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4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9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为弄清辽中凹陷南次洼西斜坡的油气分布规律,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和钻井资料,对旅大A油田的盖层与油源断裂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明确了研究区断-盖耦合类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构造断-盖耦合类型差异悬殊,断-盖耦合关系对油气富集层系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中:北部A-1构造断-盖耦合类型为封闭型,油源断裂与盖层耦合关系较好,有效断接厚度较大(278 m),大于有效断接厚度封油的临界值(100~150 m),油气被完全封盖在盖层之下的东三段储层;而南部A-2构造断-盖耦合类型为半封闭型,油源断裂与盖层耦合关系差,有效断接厚度小(98 m),部分油气沿油源断裂垂向运移,在盖层之上的东一段和东二上亚段储层富集。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钢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梁的受剪破坏机理,对8根UHPC梁进行了受剪性能试验,设计变量包括钢纤维掺量、剪跨比、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间距。结果表明:钢纤维桥接作用能够显著提高UHPC梁受剪承载力,限制裂缝发展,减小裂缝间距;随着剪跨比增大,受剪承载力减小但变形能力增强;随着配箍率增大,受剪承载力提高,且增设箍筋能够显著改善UHPC梁峰值荷载后的受剪性能,减小斜裂缝宽度和长度;掺入钢纤维和增设箍筋均能够减小斜向变形(垂直于支座与加载点连线方向的混凝土变形),提高UHPC梁开裂后刚度。结合UHPC梁剪切受力特点,分别确定了临界剪切裂缝界面钢纤维、纵筋销栓作用、剪压区混凝土和箍筋等对受剪承载力的贡献,建立了UHPC梁细观多参数受剪承载力计算式。采用该计算式与5种常用计算式对收集的102根UHPC梁受剪承载力进行预测,发现采用细观多参数受剪承载力计算式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进而分析了常用设计参数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发现当剪跨比增大时,剪压区混凝土的受剪承载力会显著减小;纵筋销栓作用和临界剪切裂缝界面钢纤维的受剪承载力均随纤维特征值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63.
钱琳  吴奎  薛金凯  朱宣而 《锅炉技术》2022,53(1):43-47,62
对某电站四角切圆煤粉锅炉进行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炉膛出口存在烟温偏差,采用OFA(燃尽风)联合三次风反切的方法,减小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分析了4种不同反切角度对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的影响.结果 表明:OFA和三次风在适当的角度下进行反切对主燃区的影响较小,但过度增大反切角度会使主燃区燃烧紊乱,增大炉膛出口的烟温偏差;OFA联...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介绍了测量微通道板增益的一种新方法——紫外光电法。给出了测试原理、装置、方法和结果,井就测试中的某些问题——Au光电阴极的发射特性、Au薄膜紫外透过特性、测量线路的选用、电极塾片分流比的测量和屏上亮度的观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最后指出了利用该方法同时实现微通道板综合参数测试和象管动态模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5.
在埋地管道抗震规范法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考虑了管土之间的弹塑性滑移,并推导了埋地管道在地震作用下最大反应的解析表达式.运用ANSYS建立了地下管线在地震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合理运用接触单元真实地模拟了管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埋地管道在给定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时程,从而得到管道的最大轴向应力.通过工程实例比较了抗震规范法、改进的抗震规范法以及有限元法计算埋地管道最大地震响应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规范法的计算结果与相对精确的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相近,说明改进的规范法简单实用,且能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6.
走滑反转带对油气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结合钻井资料,分析了走滑反转带的形成机理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断裂系统表现出右旋走滑性质,断裂的发育与里德尔右旋剪切模型相对应;走滑反转带的形成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渐新世时期,在右旋走滑挤压应力影响下,辽中南洼中央沿早期正断裂发生剧烈的抬升和平移,使凹陷中央较厚地层产生隆升,形成中央走滑反转带、伴生的同向走滑断裂和次级同向走滑断裂带;反转带控制了油气的聚集成藏,中央走滑反转带油气分布在馆陶组和明华镇组,主要为重质原油;同向走滑断裂和次级同向走滑断裂带油气分布在东营组,主要为中—轻质原油。  相似文献   
67.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准东煤的热解特性。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不同反应级数下的准东煤热解动力学特性进行拟合,选取拟合度最高的反应级数建立准东煤热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变大,热失重速率曲线朝着高温方向偏移,产生热滞后现象;采用Coats-Redfern法计算频率因子时,如果不加以判断,就将(1-2RT/E)项忽略,将会给计算结果带来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68.
张江涛  吴奎  王冰洁  何京  康琳 《石油学报》2018,39(11):1262-1271
通过对辽东湾坳陷辽西凸起北段5块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热演化史模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钻井资料,分析了辽西凸起北段新生代的演化过程。辽西凸起北段在新生代整体发生了大规模的隆升和剥蚀,具有分块性和阶段性抬升剥蚀的特征。西块区存在2个剥蚀期,即65.0~45.8 Ma和25.3~18.6 Ma,平均剥蚀厚度分别为1 737 m和1 020 m;东块区的2个剥蚀期为65.0~36.7 Ma和25.1~19.6 Ma,平均剥蚀厚度分别为1765 m和711 m。辽西凸起北段的新生代构造演化整体划分为6个阶段,但在东、西块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新生代构造的时空演化差异主要受控于辽西2号断裂和3号断裂的垂向活动时代和强度。辽西凸起北段西块区的锦州25-1油田经历了2期油气成藏,早成藏期为25.4~24.2 Ma,晚成藏期为10.7~4.5 Ma。  相似文献   
69.
针对带钢生产过程中钢卷端面出现的缺损和拉丝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4-tiny检测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加入了注意模块,增强检测模型对缺陷特征的聚焦能力,增加一个上采样层,优化了深度特征和浅层特征的特征融合;其次,使用Focal损失函数替换置信度和分类的二分交叉熵损失函数,解决分类过程中存在正负类样本分布...  相似文献   
70.
渤海油田近几年新近系的开发实践表明:开发阶段该层系新增油气层多为新发现砂体.沉积特征纵向上为砂、泥互层,横向上砂、泥岩交互发育,这是由于河流改道频繁造成的储层横向连续性差;而有效解决河流相储层的“识别、刻画”成为开发的关键问题,单一的地球物理技术满足不了河流相储层的预测要求。为此,提出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指导下,基于地震-复合微相分析,结合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地层切片等技术,联合进行储层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