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6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1.
为定量分析研究纳米氧化镁(MgO)/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介质的空间电荷行为,将粒径20 nm的纳米MgO颗粒以不同浓度填充到LDPE,并对纳米复合介质的空间电荷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空间电荷实验的结果,对其进行多种方法的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浓度为0.5wt%和2wt%的积累空间电荷的平均体电荷密度最大,而浓度1wt%的纳米MgO/LDPE的平均体电荷密度最小;2)浓度为2wt%的纳米MgO/LDPE的视在迁移率和体电荷密度衰减速率最高,其次是浓度为0.5wt%的,最低的是浓度为1wt%的纳米复合介质;3)浓度为1wt%的纳米MgO/LDPE的陷阱深度最大,其次是浓度为0.5wt%的,而陷阱深度最小的是浓度为2wt%的纳米Mg O/LDPE;4)浓度为2wt%的纳米MgO/LDPE试样中的场强畸变最大,其次是浓度为1wt%的,而场强发生畸变幅度最小的是浓度为0.5wt%的纳米MgO/LDPE。  相似文献   
72.
依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对某企业车间火灾后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检测鉴定,并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等相关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公布了检测鉴定结果,并且介绍了对该受损的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处理的方案及具体处理措施.可供混凝土构件火损后的检测鉴定及加固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73.
分析偏氯乙烯皂化残液的主要成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皂化残液治理和回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75.
缪克在  林美  吴建东  陈敬秒 《阀门》2011,(2):13-15,21
分析了影响阀门流量流阻测试装置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流量系数与流阻系数测量不确定度的求解方法,并通过A类不确定度方法举例计算。  相似文献   
76.
聚合物纳米复合介质的击穿强度与纳米填充颗粒的质量分数、粒径和表面处理密切相关。以不同表面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为填料,制备了不同填充质量分数、粒径的纳米SiO2/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复合介质,测试了其在交流、直流正极性和直流负极性3种不同类型电场下的击穿场强。结果表明:在所研究范围内,填充纳米SiO2颗粒可以提高低密度聚乙烯的击穿场强,并且随着填充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介质的击穿场强有升高的趋势。纳米颗粒填充质量分数相同时,在12~16 nm粒径下,复合介质的击穿场强有随纳米SiO2粒径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在7 nm小粒径下,可能由于纳米颗粒容易团聚,导致击穿场强较粒径大时要低。另外,纳米SiO2颗粒表面经疏水性处理后,能够有效提高复合介质的击穿场强。  相似文献   
77.
基于双馈机组的风电场不同于基于同步发电机的传统的发电厂,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对用于大容量双馈风电场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行了概述。首先介绍了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技术针对海上风电应用的优缺点。然后对比了传统电力系统中的两种经典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即相控换流高压直流输电与轻型直流输电技术,并对二者应用于双馈风电场后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克服其中存在的弊端,最后介绍了一种结合了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相控换流器以及全控电流源型逆变器的混合型高压直流输电拓扑。  相似文献   
78.
基于去极化电流法的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压器油纸绝缘作为典型的复合电介质在老化过程中,其介电特性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文为了研究油纸绝缘老化的介电响应特征量,设计了一套模拟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的实验装置,研究了在加速电老化过程中,不同老化阶段的油纸绝缘的去极化电流,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老化过程中油的化学组分的变化,作为对电老化程度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去极化电流的Debye等效电路模型能有效分析变压器油纸绝缘的老化状态,分析表明电路模型中最大和最小时间常数所对应的电阻R和电容C可作为老化特征量,其中最大时间常数所对应的Rmax、Cmax反应了绝缘油的老化情况,而最小时间常数对应的Rmin、Cmin反应了绝缘纸的老化情况。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纳米颗粒填充浓度对复合介质内部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以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为基料,纳米二氧化硅(Silica)为填充颗粒,制备了浓度在0%~5%范围的纳米LDPE/Silica复合介质,并测试了复合介质的准稳态直流电导和空间电荷分布。当LDPE内填充不同浓度的纳米silica后,复合介质内部的平均体空间电荷密度均得到有效抑制,且其平均衰减速度随填充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但复合介质的准稳态直流电导在填充浓度低于0.5%时比纯LDPE时要大,当填充浓度高于0.5%时,准稳态直流电导随着填充浓度的升高而快速下降。结果表明试样内部的空间电荷分布存在3种趋势:当纳米silica填充浓度为0%~0.1%时,试样内表面侧的异极性空间电荷量随填充浓度升高而下降;当填充浓度为0.5%~2%时,试样内表面侧积累同极性电荷,并随填充浓度升高而增大;当填充浓度高于2%时,同极性空间电荷量下降。最低空间电荷密度和准稳态直流高场电导对应的纳米填充浓度分别为0.5%和5%,表明在应用纳米颗粒对聚合物的绝缘性能改良时,为获得最佳的介电性能,应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填充浓度。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一跨44 m叠合梁的总体设计情况,包括结构形式、桥跨布置、断面形式、设计施工要点,并分别利用平面杆系程序桥梁博士及空间有限元软件midas按3种不同方法,对叠合梁进行了施工及成桥计算分析,对结果作出比较后,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