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30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16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6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高效防霉防腐剂——辛癸酸单甘油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一种高效防腐剂——辛癸酸单甘油酯的性质、合成、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开发超薄的无胶二层挠性覆铜板(2L-FCCL)。方法 融合MEVVA离子注入、磁过滤阴极真空弧和化学电镀技术在柔性聚酰亚胺表面构筑梯度金属化结构,并为超薄无胶二层挠性覆铜板的制备提供解决方案。结果 通过XPS、ATR-FTIR光谱及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MD)模拟证明了Ni+注入过程中聚酰亚胺亚表层互键连网络的形成,这种离子螯合反应带来的机械互锁效应能够极大提高界面附着强度。此外,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技术制备的γ (Ni-Cr)合金过渡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有助于Cu膜的后续生长,并增强协同变形能力。通过45°剥离试验测得NiCr合金层与聚酰亚胺基底之间的附着强度为(1.75±0.16)N/mm,而精细化挠性覆铜线路经历1 000次弯折试验后在其高变形区域未观察到裂纹萌生或线路剥落现象。结论 通过MEVVA离子注入与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技术的耦合可以显著提升挠性覆铜板的机械稳定性,有望应用于高端挠性覆铜板的工业化制备。  相似文献   
63.
胡利萍  孙朝晖  张琨  廖斌 《移动通信》2015,(Z1):148-152
针对城市通信基站征地选址困难、用户投诉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路灯杆通信基站的概念。通过对路灯杆通信基站技术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了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和工作重点,探讨了建设管理方式,并梳理出可供参考借鉴的整套建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4.
极端工况对关键部件涂层的性能要求较高,作为常用涂层,薄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膜因其厚度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性能需求,因此超厚DLC膜的制备工艺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采用双弯管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沉积技术制备多层Ti掺杂DLC膜,并通过显微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等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的沉积速率最高可达0.40μm/min;随着沉积过程中C2H2流量的增加,Ti掺杂DLC膜中超硬Ti C相的相对含量降低,因此导致膜硬度降低,同时热稳定性变差;通过金属掺杂以及多层复合结构的方法能够有效制备低内应力的DLC膜,同时实现超厚DLC膜(最高可达42.3μm)的制备。  相似文献   
65.
应用VOF方法研究了回形水块自由跌落入水的全过程,采用逐次超松弛法和共轭剩余法结合差分法求解二维Navier-Stokes方程,用施主-受主法求解流体体积函数控制方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回形水块自由跌落入水时的流场和自由面分布,并成功地模拟了界面变形、界面破碎、气泡的生成及溃灭、水凹以及水涌的生成过程,结果表明:逐次超松弛法较共轭剩余法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66.
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催化剂Ni-1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镍系催化剂Ni-1在500 mL绝热床试验装置上进行了裂解汽油一段加氢脱双烯烃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入口起始温度50℃,操作压力2.5~3.0 MPa,新鲜油空速1.5~2.5 h~(-1),氢与新鲜油体积比150~250,原料油稀释比2:1~4:1。催化剂在该操作条件下工业运转了一个周期,产品双烯值均达到不大于2.0 g/(100 g)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7.
韩婷  廖斌 《信息通信》2009,(3):8-10
设计一种基于直接馈电结构的微波缝环谐振器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这种结构比之前提出的加入λ/4阻抗变换段的缝环谐振器结构更小型化.经过优化.可以实现更高的缝隙间电场.即在缝隙处更易实现气体放电.形成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68.
廖斌 《橡胶工业》2009,56(9):567-568
介绍一种新型滚动移模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在400和1 000 t橡胶制品成型机上的两种典型应用.该移模装置采用独立安装的滑板结构,滑板上装有可压入凹槽的滚轮组,锁模时滚轮组被压入凹槽,开模时由弹簧将滚轮从凹槽中顶出.与传统导轨式移模装置相比,不会产生咬合、拉伤等问题,还可大大降低移模力.  相似文献   
69.
采用萃取方法回收聚苯硫醚生产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研究了萃取剂类型、用量以及溶质浓度对N-甲基吡咯烷酮的分配比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剂选用三氯甲烷,V(O)/V(W)为1:1时,N-甲基吡咯烷酮的分配比可达到1.78。此外,溶液连续萃取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后的溶剂可用精馏分离的方法实现N-甲基吡咯烷酮与三氯甲烷的回收,且二者均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0.
廖斌 《分析仪器》1998,(3):61-63
简单介绍了PE-31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使用非线性方法对该义器进行了校准,校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