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9篇
电工技术   36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92篇
金属工艺   61篇
机械仪表   39篇
建筑科学   69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39篇
水利工程   32篇
石油天然气   29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10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篇
冶金工业   23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以石脑油为裂解原料,应用BCM软件分析了工业裂解炉的操作条件(进料量、稀释蒸汽与原料的质量比(稀释比)、炉管出口温度(COT))对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收率的影响,讨论了操作条件在工业裂解炉操作优化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台裂解炉上裂解相同的原料,在工业裂解炉正常操作范围内,进料量和稀释比对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收率的影响较小,COT对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收率的影响较大,COT是影响裂解产物收率分布的关键因素。对于工业裂解炉的优化操作,在保证每台裂解炉各大组炉管进料量和稀释比均匀分布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COT是提高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收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为解决蒸汽裂解生产乙烯过程中石脑油原料的短缺问题,选取芳烃含量为10%~30%(w)的高芳烃含量劣质石脑油为原料,进行环丁砜液液抽提实验和裂解实验,考察了抽提预处理的分离效果和抽提前后石脑油的裂解产物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抽提预处理使石脑油原料的芳烃含量降低69%~94%,芳烃关联指数(BMCI)降低31%~57%,芳烃萃取率为74.85%~96.86%,非芳烃回收率为78.11%~91.50%;石脑油裂解的乙烯收率提高1.67~4.48百分点,三烯(乙烯、丙烯和丁烯)收率提高2.43~6.98百分点,同时芳烃产量较常规流程将提高13.20%~156.50%。溶剂抽提改质高芳烃含量石脑油是优化蒸汽裂解原料、提高装置经济效益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3.
采用自由基反应模型,针对中国石化开发的CBL-Ⅲ型裂解炉,以正丁烷、异丁烷及其混合物为原料,考察了横跨温度对丁烷裂解时关键组分的转化率、裂解产物中结焦前体的含量、裂解炉辐射段燃料气消耗及辐射段炉管最高管壁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论原料中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比例如何变化,横跨温度不高于665℃时丁烷转化率均不大于5%,此时造成横跨管结焦的前体炔烃和芳烃在产物中的含量均低于1×10-5(w),因而在长期运转时不会导致横跨管结焦;采用尽可能高的横跨温度对降低辐射段燃料气消耗和辐射段炉管最高管壁温度都有明显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光密度法研究了预氧化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对聚丙烯腈(PAN)基预氧化纤维皮芯结构形成和演变的影响,发现在恒定温度下对纤维进行预氧化时,250℃是纤维皮芯结构产生的温度分界点;且皮芯结构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同时,也跟踪了预氧化过程中纤维的氧含量变化。当预氧化温度提高后,纤维预氧化过程由反应控制转变为氧扩散控制。为了制备结构均匀的预氧化纤维,在控制纤维氧含量的同时,也应控制皮芯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5.
背照射波长延伸InGaAs面阵焦平面探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BE外延生长的In0.8Al0.2As/In0.8Ga0.2As材料上,采用台面成型方法制备了背照射32?32元InGaAs探测器,其中心距为30μm,并详细分析了探测器及其焦平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温度高于220K时吸收层材料热激活能为0.443eV,300K时在所考虑的偏压范围内,暗电流主要由扩散电流、产生复合电流及其欧姆漏电流构成。对组件焦平面特性也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读出电路的变积分电容测试结构测试结果提取出积分电容上的寄生电容,在测试温度范围内约为10fF左右。  相似文献   
106.
张永刚  王斌  胡欢 《电子测试》2013,(3X):82-84
针对智能建筑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位置固定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通讯协议简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建筑物的层高、纵向房间号和横向房间编号为已知信息对,无线传感器的地址编码,设计三维立方模型,使得每个节点可获得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最后通过在智能建筑照明中的应用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7.
将硼酸直接加入聚丙烯腈(PAN)聚合液中,制成硼酸改性PAN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等手段分析了硼酸对PAN热稳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改性提高了PAN的热稳定化反应活化能,并使放热峰值温度提高,当硼酸质量分数为2%时,活化能达271.27kJ/mol;硼酸含量越高,对环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越强,相对环化率越低;经过相同时间预氧化,改性PAN氧含量相对较低,硼酸改性阻碍了致密氧化层的快速形成,有利于减轻皮芯结构。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纤维等碳纳米材料修饰的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的构筑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接枝法、电化学沉积法、上浆剂复合法和“grafting to”法)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针对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的优势和不足,指出需通过界面设计进一步提高碳纤维与碳纳米材料之间的作用强度,氧化石墨烯/碳纤维复合增强体及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增强机制是下一步研究的焦点,连续生产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9.
在填料塔式反应器中 ,以酸酐为催化剂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酸酐 /乙酸配比等条件 ,对酸酐催化乙酸氯化制一氯乙酸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 110℃、醋酐 /乙酸质量比大于 12 %、醋酐催化剂的加入方式采用与乙酸预混合后再加入法。结果表明 :以填料塔为反应器进行反应精馏制氯乙酸是可行的且无二氯乙酸等深度氯化副产物的检出。  相似文献   
110.
纳米氧化铝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较全面地介绍了新型纳米材料-纳米氧化铝,着重对纳米氧化铝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并较客观地提出其优点与不足,同时也介绍纳米氧化铝的晶体结构及其应用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现存在的问题,最后简要地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