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33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8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Fe—C—Mn合金奥氏体的价电子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键距差分析法建立了Fe—C—Mn合金奥氏体的价电子结构.在碳的质量分数为1.6%的Fe—C—Mn合金中,含C,Mn结构单元的计算结果表明,Fe~c,Fe~f和Mn原子分别处于B种杂化的第16,18和10阶,碳原子处于第6阶.同时提高C,Mn含量,可使C—Mn强键数目增多,进而导致奥氏体稳定性提高,加工硬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2.
Fe-C-Mn合金奥氏体的价电子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键距差分析法建立了Fe—C—Mn合金奥氏体的价电子结构.在碳的质量分数为1.6%的Fe—C—Mn合金中,含C,Mn结构单元的计算结果表明,Fe~c,Fe~f和Mn原子分别处于B种杂化的第16,18和10阶,碳原子处于第6阶.同时提高C,Mn含量,可使C—Mn强键数目增多,进而导致奥氏体稳定性提高,加工硬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神东矿区采空区浮煤出现低温氧化及自燃现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预防采空区自燃发火的综合治理措施,消除了采空区自燃发火事故。  相似文献   
104.
采用 Gleeble 热模拟试验技术,确定贝氏体辙叉钢与 U71Mn 钢轨钢电阻对焊时热影响区的温度场分布及顶锻压力工艺参数;利用该参数在小型闪光焊机上进行小试件焊接试验,确定闪光焊接试验参数;利用 Gaas-100 次级直流闪光焊机对贝氏体钢辙叉与 U71Mn 钢轨进行整轨实际焊接,分析焊接接头拉伸、冲击、硬度分布等力学性能以及其组织结构.结果表明,贝氏体辙叉与钢轨闪光焊接的最佳顶锻压力为 30 MPa 左右,其焊接热影响区很小,焊接接头各项力学性能均达到了铁道部有关标准要求,贝氏体钢辙叉与 U71Mn 钢轨采用闪光对焊直接焊接是可行的.
Abstract: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heat-affected zone (HAZ) in weld joints of bainite steel and U71Mn steel and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upset pressure of flash butt welding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Gleeble thermal simulation test technology.After some small specimens of bainitic crossing steel and U71Mn rail steel were welded with a miniature flash butt welder by using the results of the parameters to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flash butt welding experiment, bainitic steel crossing and U71Mn steel rail were practically welded with Gaas-100 direct current flash butt weld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tensile toughness, impact test and hardness,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welded join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upset pressure of flash butt welding is about 30 MPa, which the HAZ is very small,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welded joint comes up to the standard of the Ministry of Railway. The welding bainitic crossing steel and U71Mn rail steel by flash butt welding is completely feasible.  相似文献   
105.
水电工程项目层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宝泉蓄能电站防渗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基于项目层工程施工的管理系统开发模式,建立了该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对施工项目中的进度、资源、成本等信息的动态管理,工程施工场地布置可视化管理与分析以及施工进度的形象直观展示。系统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提供了迅速全面的信息支持,成为工程施工管理的有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6.
高锰钢和贝氏体钢辙叉失效机理及其磨面组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实际铁路线路上过早失效的高锰钢辙叉和贝氏体钢辙叉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MÖssbauer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两种失效辙叉残体磨面组织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其失效机理。结果分析表明,两种辙叉在服役过程中表面组织都发生纳米化反应,高锰钢辙叉在服役过程中表面奥氏体内产生少量碳原子聚集的现象,其失效形式是磨损、压溃变形和疲劳剥落;贝氏体钢辙叉失效的原因是磨损和氢致脆性剥落。从而提出增加辙叉使用寿命和提高铁路运行安全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7.
以轴承用高碳贝氏体钢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贝氏体钢组织形成及性能的影响,遴选出最优的奥氏体化工艺,同时对比了不同贝氏体等温转变后有无Ce元素添加的高碳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950℃奥氏体化温度得到的组织中无明显的大颗粒未溶碳化物,组织尺寸和硬度性能...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38CrMoAl钢表面获得超细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首先利用自行设计的滴注式可控气氛全自动渗碳炉,在930℃对该钢渗碳8h,使钢表面的碳的质量分数达到0.85%,渗层深度为2mm。将经过渗碳热处理的试样加热到930℃保温20min进行奥氏体化处理。然后直接淬入温度分别为230、255和280℃的...  相似文献   
109.
渗碳20CrMnMoAl钢表面硬贝氏体的制备及其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渗碳20CrMnMoAl钢表面通过热处理获得了硬贝氏体组织,对其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自行设计的滴注式可控气氛全自动渗碳炉,在930℃对20CrMnMoAl钢渗碳处理8 h,使钢表面的C含量达到0.81%(质量分数).将经过渗碳处理的试样在930℃保温20 min进行奥氏体化处理,然后淬入温度分别为220,250和300℃的盐浴中,并分别保温0.5—50 h后空冷.利用OM,TEM,XRD及显微硬度计对热处理后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钢经过220和250℃保温一定时间后,试样表层为超细硬贝氏体,由平均尺寸为70—100 nm的贝氏体层片和分布于片间平均厚度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残余奥氏体膜组成,试样表面硬度达到630HV;试样心部是低碳板条马氏体;过渡层是硬贝氏体和低碳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110.
宁夏南部山区人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雄  马斌  张宗孝  张福成 《人民黄河》2008,30(1):58-58,69
宁夏南部山区农牧业生产、矿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及乡镇企业建设等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为此加强了封山禁牧、人工植被建设,推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加大水保宣传力度,强化监督执法,努力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