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5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茜  曾宪光  曹琨  黄文恒 《表面技术》2022,51(7):314-323
目的 采用电沉积法在不锈钢网上构筑稳定的钴层状双氢氧化物微球(Co–LDHM)超疏水薄膜。方法 首先,通过第1次电沉积在不锈钢网上制备出ZIFs纳米片阵列结构(ZIF–NFA),并以此为牺牲模板,然后在第2次电沉积作用下制备出微纳米尺寸的Co–LDHM,最后通过浸泡硅烷降低其表面能。通过溅射试验、耐磨性实验、油水分离实验及电化学试验,分别评价经超疏水改性后不锈钢网的抗污、耐摩擦、油水分离及耐蚀性能,并通过接触角,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不锈钢网表面的疏水程度及膜表面的形貌与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经两步电沉积处理后的不锈钢网表面类似浴球状,具有微米/纳米多级表面形貌结构;接触角测试表明,所制备的薄膜呈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能,静态接触角达到159.4°±2°;经过30个耐摩擦实验周期,其表面接触角为141.3°±2°,仍具有较高的疏水性;油水分离效率均大于97%,重复20次以上分离效率仍保持在96%,且具有一定耐蚀性能和良好的抗污性。结论 通过两步电沉积法构筑的Co-LDHM超疏水不锈钢网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为MOFs在制备超疏水材料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2.
α-硫辛酸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具有多生物活性的重要化合物,综述了近几年来α-硫辛酸、(R)-α-硫辛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各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基于东北地区27个测站1951~2010年夏季降水资料,采用10年滑动平均和逐步回归趋势分析法分析和预测了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单相关系数法研究了74项环流指数与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关系,发现西半球副高指数、极涡指数、东亚槽强度及编号台风与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均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建立了逐步回归预报模型,拟合和预报了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报精度较高、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磨料水射流清洗技术的装备、原理以及常见的磨料的性质,通过与干喷砂清洗技术的对比,体现了磨料水射流技术在环境保护、安全施工、经济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咪唑啉(IM)及咪唑啉基脲(IU)在盐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方法 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技术、表面形貌及官能团分析、热力学等温方程等方法,研究缓蚀剂在不同温度的盐酸溶液中对Q235碳钢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规律。结果 在静态失重试验中,室温下,随着IM、IU缓蚀剂的加入,碳钢的腐蚀速率从12.54 mg/(cm2?h)分别降低到5.132、0.145 mg/(cm2?h),IM、IU的缓蚀率分别为59.1%和98.9%。随着温度的升高,缓蚀效率略有下降。极化曲线试验表明,增加两种缓蚀剂的浓度,腐蚀电位负移,阳极电流密度下降明显。交流阻抗的测试显示,随着两种缓蚀剂浓度的增大,拟合参数Rct增大、Cdl减小,证明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取代了水,并吸附成膜。研究等温吸附模型发现,两种缓蚀剂分子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根据SEM及XPS分析,证明缓蚀剂分子通过N原子与金属形成共价键,在金属表面吸附成膜。结论 咪唑啉和咪唑啉基脲对碳钢均具有缓蚀效果,且咪唑啉基脲的缓蚀效果更优异。两种缓蚀剂均属于混合型缓蚀剂,且以抑制阴极腐蚀反应速率为主。两种咪唑啉化合物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其吸附规律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36.
上海城区雨岛效应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1959~2007年上海市龙华站降水、气温资料及青浦、嘉定降水资料,运用累积曲线、距平统计和相对偏差对比等方法对上海地区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上海市城区、郊区降水的时空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上海城市气温和降水变化基本一致,城区、郊区降水存在显著差异,雨岛效应主要集中于5~10月汛期,21世纪城区、郊区降水差距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7.
二道松花江先后在2010年和2013年发生了特大洪水。对两江水电站延长洪水系列后设计洪水成果有较大增加,由此带来了水库防洪能力不足问题。文章介绍了两江水电站汛期洪水分期的可行性和汛期分期时段的划分;通过汛期分期调洪成果的分析,阐述了两江水电站分期洪水调度方案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8.
王彦平  吕森  曹琨  袁智  林赟  李洋 《信号处理》2019,35(6):1104-1110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非接触、高精度、大区域、全天时全天候、24小时连续监测的技术优势,是滑坡灾害形变监测预警的重要技术手段,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PS)的探测是形变反演的关键技术,但使用阈值法筛选永久散射体时,人工调试多个阈值过程繁复且容易出现阈值设置不合理现象。本文提出一种多阈值优化算法,该算法针对地基雷达实现自动确定筛选永久散射体点的阈值,能减少人工设置阈值的不合理现象,省去更换监测场景后繁复阈值调试的过程,自动确定的阈值筛选结果达到比人工反复调整的阈值更优的效果。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茂县滑坡的形变监测及昌平凤山露天矿的PS点筛选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三阈值优化算法可以准确的确定阈值,筛选出正确的PS点集。   相似文献   
39.
文中洪水分析采用MIKE ZERO系列洪水模拟软件。其中: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模型模拟河道洪水演进过程;采用美国国家气象局DAMBRK方法计算溃堤洪水;采用二维非恒定流模型模拟淹没区的洪水演进过程。将河道一维非恒定流模型、溃堤模型和淹没区二维非恒定流模型相互耦合、联立求解,以模拟堤防溃决对防洪保护区的影响。经验证,模拟结果与调查资料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40.
传统无人机采集传输过程中所传输的数据量常常造成无人机电池的高消耗。针对此类问题,文中提出一种融合超分辨重建和灰度图像彩色化的CsRGAN模型。通过生成网络对低分辨的灰度图像进行重建:先将图片进行分辨率放大,再进行色彩填充,然后通过判别器进行图片修正,最终将图片重建为彩色高清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区域下,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减少无人机航拍的传输数据量,提高无人机的电池利用率,且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