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7篇
建筑科学   6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6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单原子催化剂(SACs)具有结构独特稳定、制备方法灵活简便以及原子利用率高等特点,其在实现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反应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并已广泛应用于水中新兴污染物处理领域。目前SACs的合成方法繁杂,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也还处于发展阶段,针对该情况,对SACs的主要合成方法及其在新兴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总结了SACs四类合成方法(湿化学法、原子沉积法、质量选择软着路法、热解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SACs在光催化、电催化以及类芬顿水处理技术中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机理。SACs对污染物的良好去除依赖于自由基(1O2、·O2-、SO4·-和·OH)和非自由基途径(h+和电子转移)。最后,对SACs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2.
生物滞留系统具有雨水径流削减和污染控制双重功能,但其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易受设计参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基于文献数据驱动,利用CART算法构建了生物滞留系统设计参数和环境变量的二叉树机器学习模型,并对生物滞留系统去除Cu、Zn和Pb等典型重金属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影响Cu和Pb去除的最敏感因素为入流浓度,而影响Zn去除的最敏感因素为介质土深度。二叉树模型对3种重金属影响因素的识别准确率(p0)分别为0.86、0.80和0.74,分类性能均取得了中等以上的一致性,Cohen’s Kappa系数(Ka)分别可达到0.72、0.60和0.48。研究证实,单变量相关性分析法难以识别出生物滞留系统去除典型重金属的敏感因素,而基于文献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不仅可有效挖掘出生物滞留系统中敏感因素的影响程度,还能识别出相应的阈值,可为后续优化设计和运维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