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67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3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风电场装机容量的增大,风电并网所带来的电压偏差、谐波污染、电压波动和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治理,而评估和治理的前提是参数的准确检测。将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即Hilbert-Huang变换用于风电场闪变的分析。该方法可以从频域和时域同时对信号进行分析,能够准确检测出非平稳电压闪变信号的时间、频率和幅值信息。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分析风电场闪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Prony算法可以提取稳信号的振荡频率和阻尼,但抗噪性能差,并且不能正确反映非平稳信号的振荡特性.提出用窗口傅里叶脊(WFR)分析非平稳振荡信号,其具有良好的杭噪性,WFR利用窗口傅里叶变换反映振荡信号的频域特性,以极大值点(脊点)反映信号振幅,通过窗口滑动反映振荡信号的时域特性,从而反映非平稳振荡信号的频率和阻尼时变...  相似文献   
73.
随着可再生分布式电源(RDG)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逐步提高,局部地区已出现配电网对RDG消纳能力不足的情况。已有研究表明主动配电网中的各类有功、无功灵活性资源对RDG消纳具有促进作用。为此,基于氢储能的可移动特性,提出一种新型的含高密度RDG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考虑RDG出力的随机性和氢能在多座氢储能电站之间运输的时间约束,以及无功补偿装置、软开关等传统调节手段,提出了软开关模型精确线性化建模方法,建立了多座氢储能电站在配电网内的优化调度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某一实际农村配电网为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量化分析了考虑可移动特性的多氢储能电站协同优化的效果,并验证了所提线性化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4.
考虑电压控制的含移动储能的主动配电网调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大量接入引起的电压越限,以及常规储能投资大、电动汽车调度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电压控制的含移动储能的主动配电网日前调度策略。将配电网与移动储能视作不同利益主体,建立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为配电网层,以网损最低为目标,根据预计的电压越限情况对下层发出调度;下层为移动储能运营层,以最大收益为目标优化移动储能充放电功率,响应上层调度,再由上层决定移动储能接入节点。在下层优化中考虑了移动储能荷电状态对其最大允许功率的影响;在配电网节点中设定充电节点与放电节点以减小移动储能接入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并提出移动储能接入节点选择及转换策略。最后以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调度策略可以在解决配电网节点电压越限、减小配电网网损的同时使移动储能盈利。  相似文献   
75.
深部矿井动压回采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越  王卫军  袁超  余伟健  吴海  彭文庆 《煤炭学报》2016,41(12):2940-2950
针对深部动压回采巷道的大变形失稳破坏及其控制难题,建立了深部动压环境下圆形巷道力学模型,导出了塑性区边界隐性方程式。在此基础上,对深部动压巷道塑性区形态演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第I类及第II类蝶形塑性区形成的力学条件,界定了塑性区恶性扩展及其临界的定义,揭示了深部动压回采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开采动压影响比常规条下围岩更易产生蝶形塑性区,且蝶叶发育尺寸、塑性破坏范围更大。随着动压影响的增强,巷道区域应力场成为超常规的超高应力场,巷道顶底、两帮的塑性破坏进一步向深部扩展,变形加剧,致使塑性区恶性扩展,最终造成围岩大变形破坏。对于深部动压回采巷道的设计、支护应充分考虑如何避免或降低动压的影响,改善围岩应力环境,减小蝶叶塑性破坏深度,以便更好地维护巷道。  相似文献   
76.
针对沙吉海煤矿弱胶结膨胀性软岩巷道开挖后出现冒顶、溃帮和底鼓等严重大变形现象,巷道难以维护的问题,采用X-ray衍射、SEM扫描、物理力学试验和吸水软化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弱胶结膨胀性软岩特性;结合现场实际对巷道变形破坏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围岩的胶结程度差、膨胀性强、支护强度低,在剧烈开挖扰动作用下传统锚杆索支护与围岩变形不协调,不能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是弱胶结膨胀性软岩巷道破坏的主要原因。基于此,采用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让压吸能、及时封闭、隔水加固的理念和以恒阻大变形为核心的让压吸能支护原理,提出恒阻大变形锚杆+钢筋网+混凝土喷层+恒阻大变形锚索+底角注浆锚管的支护方案,现场监测表明新支护较好地控制了弱胶结膨胀性围岩变形,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7.
考虑到风电场海缆的充电功率较大,易引起母线电压偏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无功补偿方法。分析计算了不同无功补偿方式下,空载线路的电容效应系数与无功补偿容量的关系,提出了根据相对电容效应系数来确定海缆无功补偿容量的方法,并将不同无功补偿方式下的效果进行了比较,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分析了风电场功率因数设定为1与-0.98时,相对电容效应系数与风电场出力的关系。当风电场功率因数为-0.98(超前)时,即风电场吸收一部分海缆的充电功率,结合高抗对海缆进行无功补偿,更能削弱线路的电容效应。因此,文中建议海上风电场功率因数设为负值(超前),与高抗联合对海缆进行无功补偿。  相似文献   
78.
基于Copula理论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应用Copula理论建立风电场、光伏电站出力联合概率分布模型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风电场、光伏电站出力的随机性,并且计及两者出力的相关性。根据某风光互补电站的实测出力数据,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估计风电场、光伏电站出力的概率分布。选取Kendall秩相关系数作为风电场、光伏电站出力的相关性测度。利用Frank Copula函数,计算风电场、光伏电站出力的联合概率分布。以RBTS标准测试系统作为算例,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出力的概率特性,且考虑相关性的可靠性评估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9.
当前五防闭锁都是基于规则逻辑实现的,这种方式具有诸多的缺点.在基于IEC61850的智能变电站中,分析全站SCD文件中的SSD部分,从中读出一次设备拓扑信息,经归一化处理为双端设备后,构建图论拓扑模型.描述了基于设备类型的防误元规则和拓扑防误的过程.所设计的在线防误以基于拓扑的防误闭锁引擎为主,实现拓扑设备的防误;以基于规则逻辑的防误闭锁引擎为辅,实现非拓扑设备的防误.现场实际运行证明所设计的在线防误系统运行可靠,维护简单.  相似文献   
80.
在研究传统滑模频移(SMS)孤岛检测法的基础上,使用正切函数代替SMS中的正弦函数来设置电流的主动移相角,提出了一种新的正切滑模频移孤岛检测法,并对该方法的参数设定、检测盲区和多机并联运行时的工作特性进行了量化分析。该方法避免了SMS法中稳定状态的发生,显著减小了检测盲区,同时可以减小对电网的负面影响,提高孤岛检测速度,适用于多机并联系统且不受稀释效应影响。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