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71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61.
微波辅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微波辅助漂烫、微波辅助干燥、微波辅助烘焙、微波辅助萃取和微波辅助解冻等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为微波食品的工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以吸油率为指标,大黄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α-淀粉酶和糖化酶)制备大黄米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与Box-Ben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大黄米多孔淀粉制备的工艺参数,并对原淀粉及大黄米多孔淀粉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复合酶法制备大黄米多孔淀粉的最优工艺参数是:复合酶添加量1.2%,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14 h,酶解pH 4.6,复合酶配比1∶4。在此条件下大黄米多孔淀粉的吸油率为(174.00±2.0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形成多孔淀粉后,淀粉颗粒表面存在不均匀分布的孔洞及圆形凹陷,内部呈中空结构。粒度分布测试结果显示,多孔淀粉粒径均减小,淀粉颗粒分布均一度提高。X-射线衍射分析及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酶的水解作用不会改变大黄米淀粉的A型晶体结构及基本化学结构,相对结晶度和红外吸收峰均明显增加,淀粉颗粒内部有序程度提高。低温氮气吸附结果表明,复合酶酶解作用使大黄米淀粉的比表面积由13.9 m2/g增加至29.42 m2/g,孔径由4.143 nm增加至6.637 nm,孔容由14.81×10-3cm3...  相似文献   
63.
探究化学修饰对木聚糖酶(XY)相对活性的影响,以XY相对活性为指标,利用丁二酸酐、乙酸酐、马来酸酐(MA)和邻苯二甲酸酐对XY进行化学修饰。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优酸酐修饰剂,并进行响应面法优化酸酐修饰条件。结果表明:MA为最优修饰酸酐,最佳修饰条件为修饰温度14℃、修饰时间4 h、pH 7.0、MA添加量40%(以XY质量计)。在此条件下,马来酸酐修饰木聚糖酶(MA-XY)的相对活性为154.62%±1.24%。  相似文献   
64.
为确定杂粮鲜湿面的制作工艺,试验研究了加水量、熟化时间、压片次数、和面时间对杂粮鲜湿面蒸煮品质、质构品质、拉伸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杂粮鲜湿面制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加水量为40%,压片次数为4次,熟化时间为8 min,和面时间为8 min时,拉伸力达到最大,最大值为31.35 g。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玉米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质及能量代谢调控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肥胖小鼠模型,饲喂不同剂量玉米黄素(40和20 mg/kg)干预4周,测定其体重、脂肪和肝脏组织质量;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并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酸转位酶(CD36),能量代谢相关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解偶联蛋白1(UCP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的基因表达及其对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玉米黄素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体重增加量、肝脏组织质量,降低肝脏组织脂代谢相关基因C/EBPα、SREBP1-c、ACC和CD36的表达,增加UCP1基因表达,低剂量组可显著激活AMPK信号通路。结论:玉米黄素可通过激活肝脏组织AMPK信号通路,下调AMPK靶基因C/EBPα、SREBP1-c、ACC和CD36的脂质合成基因表达水平,提高能量代谢UCP1基因水平,抑制肝脏脂质累积,并改善高脂饮食肥胖小鼠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66.
本试验以2013年收获的“源玉3”和“先玉335”玉米原粮为试验对象,测定了玉米原粮中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酸值随储藏时间的变化。并对完整籽粒和胚芽中的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储藏270 d时间中,脂肪含量分别下降14.25%和12.19%。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五种脂肪酸含量在胚芽中所占比例略高于在完整籽粒中所占的百分比,但是脂肪酸含量变化规律保持一致,无显著差异。2014年4月1日后,在本试验模拟粮仓储藏条件下,应用玉米胚芽提取玉米油的玉米原粮的适宜储藏期不宜超过210 d,但并不影响玉米原粮的宜存品质。  相似文献   
67.
要以玉米蛋白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羊肚菌对其发酵培养,确定羊肚菌生物转化玉米醇溶蛋白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羊肚菌生物转化玉米醇溶蛋白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添加量5.4%,玉米蛋白粉添加量8%,CaSO_4添加量0.3%,KH_2PO_4添加量0.2%,此条件下,得出菌丝体生物量为1.62 g/100 mL,蛋白转化率为27.51%。在最适培养基配方的基础上,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26℃,初始pH 4,装液量100 mL/500 mL。在此优化条件下,试验验证得出菌丝体生物量为2.41 g/100 mL、蛋白转化率为36.69%。  相似文献   
68.
为探索一种更节能的解冻方式,采用微波场技术对速冻玉米进行解冻,以玉米穗数量为变量,通过连续解冻和间歇解冻两种解冻方式,研究玉米穗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微波能量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连续解冻和间歇解冻过程中,玉米穗不同部位呈现相同的温度变化趋势,即解冻初期,玉米的表面温度>籽粒温度>玉米轴的中心温度,随着解冻时间的延长,玉米轴的中心温度迅速升高,形成从玉米轴中心到表面的温度梯度。与微波连续解冻相比,微波间歇解冻得到的产品温度分布较均匀,微波吸收效率较高,且吸收效率随着速冻玉米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玉米数量达到4穗时,对微波能量的吸收效率趋于稳定,此时微波能量利用率为50.2%。  相似文献   
69.
目的:确定鲜食玉米的最佳食用温度及该温度下的质构特性。方法:采用TPA法和感官评定法研究鲜食玉米的使用温度范围内的物性特征和食用品质,综合分析TPA各项指标和感官评定结果,得出鲜食玉米的最佳食用温度。结果:鲜食玉米的最佳食用温度为60℃。结论:鲜食玉米在60℃时口感最佳,物性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70.
超声波破壁提取松花粉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利用超声波破壁技术提取松花粉中多糖物质,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400W、固液比1:12、超声时间10min、浸提温度80℃;并采用Sevag法纯化松花粉多糖,经三次除蛋白后松花粉多糖的得率达18.54mg/g,比直接热水提取法提高了2.0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