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7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根据货车心盘使用要求,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为基础,进行了耐磨、抗蠕变方面的改性。有关性能测试表明,改性UHMWPE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蠕变能力。  相似文献   
52.
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一炼钢厚板坯连铸结晶器、二冷水导热的实际情况与铸坯凝固导热过程的理论分析相结合,采用VisualBasic语言对厚板坯连铸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结果与铸坯射钉测厚结果基本一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一炼钢新购置的动态配水系统实际运行满足铸坯凝固需要。  相似文献   
53.
以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苯(TFMB)和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为原料制备聚酰胺酸,采用氮杂环类喹啉(QL)促进其在较低温度下亚胺化,并对QL用量、最高亚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进行了优化.利用红外光谱法测定所得聚酰亚胺(PI)薄膜的亚胺化程度.结果表明:当QL添加量为BPDA物质的量的两倍时,聚酰胺酸在200℃下固化4 h,亚胺化程度即可超过99%;在250℃下处理0.5 h除去残留溶剂和QL后,PI的热稳定性大幅提高,而透光率基本不变.与300℃高温下亚胺化制备的PI薄膜相比,采用QL促进亚胺化的PI薄膜5%热失重温度(T5%)、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拉伸强度仅略有下降,而断裂伸长率提高,400 nm处的透光率从4.5%提高到34.4%.  相似文献   
54.
以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阳离子单体、烷基糖苷(APG)为疏水单体,经低压紫外光引发共聚,成功合成了新型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DAC⁃APG)。利用FTIR、SEM以及1H⁃NMR观察并分析其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研究了总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为总单体质量分数35.0%、引发剂质量分数0.2%、光照时间90 min、m(AM)/m(DAC)=3、疏水单体质量分数2.0%、尿素质量分数3.0%。在此条件下得到特性黏度和阳离子电荷密度分别为1 384.8 mL/g和5.091 mmol/g的新型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相似文献   
55.
以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和2,4,6-三甲基-1,3-苯二胺(TMMPD)为单体,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通过低温缩聚-化学亚胺化法合成酮酐型聚酰亚胺(P(IBTDA-TMMPD));在303~423 K温度下对制备的聚酰亚胺均质膜进行真空后处理,考察溶剂残留量变化及其对膜气体透过性能和分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经303~373 K真空热处理后,均质膜失重约占全部处理过程中总失重的80%.在373~423 K真空处理过程中,聚酰亚胺膜残留溶剂量变化趋于平稳;当溶剂残留率为1.74%时,膜对H2气体透过系数及H2/N2、O2/N2的理想分离系数达到最大值;当溶剂残留率为0.95%时,膜对H2、N2、O2及CH4的透过性能均下降,而CO2透过系数及CO2/CH4、CO2/N2理想分离系数出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56.
综述了ZnO基纳米光催化剂在染料污水处理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金属掺杂ZnO纳米光催化剂(贵金属、过渡金属及稀土等)与其他氧化物的复合(如TiO_2、CeO_2、MgO等),以及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机理,最后对ZnO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在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中,离子液体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化结构及其热稳定性好、溶解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领域的现状。对近年来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合成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8.
以3种沥青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出正戊烷沥青质(As-5),又进一步从正戊烷沥青质(As-5)中分离出正庚烷沥青质(As-7)和重胶质两种亚组分,并分别对3种沥青的正戊烷沥青质、正庚烷沥青质和重胶进行了元素分析(EA)、凝胶色谱分析(GPC)、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 NMR)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每种沥青的3种组分中均是正庚烷沥青质的C/H原子数比、重均分子量Mw和大小分子(LMS/SMS)含量比最大,同时具有最大的芳碳率fA、芳环缩合程度和结构单元分子量usw。而重胶质的C/H原子数比、重均分子量Mw和大小分子(LMS/SMS)含量比均最小,同时具有最小的芳碳率fA、芳环缩合程度和结构单元分子量usw。正戊烷沥青质的以上平均结构参数均处于其分离出的正庚烷沥青质和重胶质二者之间。在这些表征结果的基础上,对3种沥青中3种组分的溶解度参数δ进行计算,进一步分析了沥青组分的平均分子结构与溶解度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为了提高高温及复杂地层结构油井堵漏施工成功率,以制备出的温敏性自固结树脂对骨料材料进行表面改性,获得热致固结型刚性堵漏材料,配合其他助剂构建了可抗温至190℃的架桥封堵-热致固结高温堵漏体系。采用红外光谱、热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温敏性自固结树脂、热致固结型刚性堵漏材料及架桥封堵-热致固结高温堵漏固结堵漏体系的分子结构、微观形貌及热稳定性。测试了架桥封堵-热致固结高温堵漏固结堵漏体系在膨润土浆中的悬浮稳定性、固结速率、固结体强度和渗透率等性能。结果表明,构建的堵漏体系在质量分数为5%的膨润土浆中具有悬浮稳定性好、固结时间窗口宽等优点;在90~190℃的温度下固化后,固结体抗压强度均达到6 MPa以上;在12 MPa的驱替压力及190℃的温度下固化的固结体的水相渗透率为6.32×103μm2,封堵率大于98.00%,有望满足高温地层的堵漏要求。  相似文献   
60.
针对河南油田泌阳凹陷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损害问题,开展油层保护剂的室内研究。在碱性条件下,以玉米淀粉、环氧氯丙烷、聚乙二醇20000等为主要原料制备淀粉微球,再通过与再生纤维、碳酸钙(QS?2)、乳化沥青(SFT)复配制得淀粉基油层保护剂DYB。采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研究合成产物的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对油层保护剂DYB的页岩滚动回收和封堵等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淀粉微球的粒径在3~5 μm,油层保护剂DYB在基浆中的页岩回收率达到85.0%以上,经120~180 ℃老化后基浆的API滤失量控制在12 mL以内。在模拟现场钻井液中加入质量分数3.0%的DYB后,其在砂床中的承压能力为4.00 MPa,在人造岩心中的膜承压能力在10.00 MPa以上,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在8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