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50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71.
AT:20世纪末的中国已经在社会、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当时的上海有着久负盛名的多家剧院如美琪、天蟾等,这时,建造一个标准的观演建筑——上海大剧院的契机是什么? 傅海聪:早在1950年代解放以后,上海就希望建造个标准高、设施全的剧场,因为当时上海只有一个由南京大戏院改造的上海音乐厅,功能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172.
推动煤矿水害防治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是保障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立足煤矿水害智能化防控的多重需求,引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针对煤矿水害基础数据综合管理效率不高、水害超前防控精细程度不足、水灾应急决策时效性不强以及水灾事故发生后难以快速准确鉴定等技术难题,系统剖析了实现煤矿水害智能化防控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3.
定边油田油房庄区主要含油层位延93、长4+52,该区北部延93油藏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投入开发,南部则在2010年以后开始开发,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是零星动用,并未规模开发。目前,该区面积大,井数少,地质认识不清,且存在生产井产能低、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控制程度和油藏动用程度较低等开发难题,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因此,在油田开发方案制定前,需开展该区延93油层组地质特征研究,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4.
常规的无机水化学参数较难判别某些井田中成分相近的煤层顶板涌水水源,针对该问题,以榆横矿区某井田为研究区,在K++Na+、Ca2+、Mg2+、Cl-、SO42-、HCO3-、TDS(总溶解固体)等无机指标的基础上加入TOC(总有机碳)、UV254(紫外吸光度)、DOM(溶解性有机质)等有机指标,探究无机-有机综合指标在煤层顶板涌水水源判别中的作用;利用荧光指纹技术和PARA-FAC得到DOM主要组分及荧光强度,在对水样的无机、无机-有机数据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RF)分别构建无机指标判别模型和无机-有机综合指标判别模型;并对8个待测水样的类型也进行了正确的判别。结果表明:综合判别模型的性能总是优于无机判别模型;在综合模型下,RF算法的平均精度、平均查准率、平均召回率和f1调和指数分别达到了93.14%、94.79%、95.08%、93.73%,较...  相似文献   
175.
为得到新疆伊犁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在数字高程模型(DEM)、雪深及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海拔与地形起伏度,利用ArcGIS对伊犁地区进行地貌分类,得出伊犁地区地貌类型特征;再对雪深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出伊犁地区融雪演化云图,叠加地貌与融雪演化云图,得出融雪地貌分区;最后根据各类灾害点所在位置提取地貌融雪分区,得出各类灾害点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伊犁地区地质灾害多发育在小起伏中山地貌;泥石流发育最多的分区为中海拔丘陵、较低融雪区;地面塌陷与滑坡发育最多的分区为小起伏中山地貌、中融雪区;崩塌发育最多的分区为小起伏中山地貌、低融雪区。  相似文献   
176.
离层水害是近年来我国东西部矿井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水害类型,研究采动覆岩结构演化对揭示离层突水机理、灾害预测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分析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将可以产生采动覆岩离层涌水的离层水体及其上下位一定范围的岩层统称为“突水离层带”。建立“突水离层带”采动岩体结构力学模型,根据上位岩层和下位隔水层破断规律,分析5种突水类型(采动覆岩离层静水压突水、采动覆岩离层动力突水、多煤层叠加开采离层突水、传统顶板导水裂隙涌水和离层积水不突水)的形成机制和力学条件,研究回采期间导水裂隙带时空演化与离层突水的关系;基于工作面开采条件、覆岩条件、突水离层带发育位置和微震监测,分析了离层突水形成条件,揭示了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并对永陇矿区崔木煤矿和招贤煤矿工作面开展了实例分析,提出了工作面离层突水预报方法。研究得出:(1)随着工作面推进,充水离层上位岩层和下位隔水层破断规律的差异是导致出现5种突水类型的根本原因;(2)只有在采高M和充水离层与煤层间距H处于某种特定关系下,才会满足形成“突水离层带”的基本条件,发生离层突水;(3)陕西崔木煤矿21306工作面离层突水主要是由上位岩层破断导致,突水期...  相似文献   
177.
刘志明  金刚  杜波  乔伟  李滢 《煤矿机械》2023,(5):159-161
结合煤矿生产实际,从生产设备监控和工作环境监测两方面系统概括了传感器在我国煤矿生产的应用现状。依托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结合我国智能矿山的建设和发展需求,展望了传感器在智能煤矿应用中的重点方向,包括无线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智能边缘网关和主动标识传感器,旨在帮助煤矿企业提高对传感器应用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8.
张孟浩  周倍淇  乔伟  寇杰 《煤》2023,(6):25-30
为了求解煤层瓦斯渗流关键参数以及瓦斯压力对于渗透性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应用多物理场模拟技术对煤层瓦斯渗透性进行研究。首先,根据达西定律、N-S方程以及分形理论,利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多孔介质孔隙空间分布的随机分形模型,进行多相流耦合物理场数值模拟分析;然后,选用流固耦合蠕动流物理场接口并定义边界值,计算多孔介质孔隙率和渗透率;最后,模拟得出多孔介质煤层瓦斯压力及瓦斯流速云图,通过对入口施加不同瓦斯压力,模拟计算多孔介质煤层的渗透率和最大流速,以此分析瓦斯压力对于煤层瓦斯渗透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侧施加瓦斯压力(P=0.2 MPa)时,从多相流的流域应力与流速分析得到越是狭窄的模型流域瓦斯涌出流速越快、且越窄的区域煤层应力越大;计算得出该煤层模型孔隙率为55.349%,瓦斯压力P=0.2 MPa时渗透率为4.530 5×10-13 m2;通过设置入口不同瓦斯压力,渗透率呈现非线性曲线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9.
近年来,华北型煤矿区上组煤开采中受奥灰岩溶水影响的事件时有发生,威胁巨大,为此,以东滩煤矿为例,采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氯碱指数等水化学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地表水及各含水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地表及地下水整体偏碱性,水质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为主,部分受到蒸发沉淀作用,大气降水对含水层的水化学性质影响很小;各含水层离子来源主要为硅酸盐、蒸发盐及碳酸盐风化及阳离子交换作用;东滩煤矿奥灰含水层与地表水、第四系、十四灰水力联系密切,侏罗系砂砾岩与3煤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力联系紧密;未来东滩煤矿开采过程中,一、三采区受奥灰影响较大,突水风险较高,十四采区次之,四采区受奥灰影响突水风险较低,需提前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180.
针对近年来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热点(有掘必探)、难点(特殊条件下疏干开采)以及在用规程(规范)中存在的矛盾等问题,分析其给生产实践和安全监管带来的困惑,提出几点看法与建议。首先分析了“有疑必探”的内涵,认为“预测预报”是“有疑必探”的前置条件,“预测预报”要解决水害类型、水压以及水体所处空间位置等关键要素,据此才能进行探放水工程设计;从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出发,分析认为山西省﹝2011﹞70号文件的“有掘必探”是在特定条件下提出执行的,针对性很强(古井老窑水),水害类型明确,水压、水源空间位置大致可预测,具备了探水工程设计的条件,执行“有掘必探”有其合理性;但适用范围不宜无限扩大,其他地区不宜简单效仿,否则就是无的放矢,存在设计难、执行难、监管难等问题。然后分析了水对软岩工程劣化效应的影响,弱胶结低强度强膨胀高富水复杂型软岩遇水发生崩解、泥化、膨胀、底鼓变形等劣化现象,严重制约生产效率;软岩条件下弱含水层预先疏干的目的在于改善生产环境,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建议规程对此类疏放水孔做出原则性约束即可,便于企业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技术措施,否则,在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会出现认识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