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16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从几年前拜读宋志平董事长的《包容的力量》一书到如今细细品味"我的改革新路"专访连载集,我愈发认识到,宋总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拓荒者"之一,他时刻用独特敏锐的目光和高瞻远瞩的思维,审视、思考着中国建材行业乃至中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2.
常规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步骤存在状态化简繁琐,自启动检查滞后等问题,导致电路设计工作量增大,极易出错.为此,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给出了详细的优化步骤,并通过实例讲解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原理简单,易于理解,使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过程更加直观、清楚.  相似文献   
83.
秦制漆器手工业发展受惠于周制,承前启后,物勒工名,精工造化。自20世纪30年代,在陕西宝鸡斗鸡台发掘的"屈肢葬墓"以来,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已发现几十处秦国墓地、千余座之多。考古发现的器类以日用器为多,注重实用。主要器类有杯、盛、盘、案、几、盂、壶、觯、罐、樽、卮、盒、匕、奁、瓢、枕、梳篦等,胎骨有木胎、陶胎、竹胎等,以木胎为多。髹漆技艺基本上沿袭了战国遗风,大部分漆器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少数表里皆髹黑漆,或在黑漆地上用朱、褐漆描绘几何纹、卷云纹、凤鸟纹等图案,与楚国传统的髹漆工艺一致。  相似文献   
84.
探讨变性淀粉对酸性乳饮料中起增稠作用的最适添加量以及对产品黏度以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不同来源、不同添加量及不同杀菌工艺对比实验,以产品黏度、Lumi稳定性分析图谱以及产品观察指标为评价标准,得出变性淀粉在酸性乳饮料中起增稠作用最适添加量以及工艺指标对产品黏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酸性乳饮料中添加变性淀粉能够显著提高产品黏度,并且变性淀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产品观察期内稳定性;杀菌工艺影响产品黏度,巴氏杀菌工艺黏度高于UHT(超高温瞬时灭菌)杀菌工艺,在UHT工艺中,随杀菌温度的升高,产品黏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不同的均质温度对产品黏度无太大影响;不同厂家变性淀粉对产品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结论:耐剪切变性淀粉在乳饮料中增稠的最适添加量为1.5%,生产厂家可以根据不同黏度需求采用不同杀菌工艺,巴氏杀菌工艺、UHT(超高温瞬时杀菌),同时应考虑不同厂家淀粉带来的产品品质差异。  相似文献   
85.
以掺杂、复合、光敏化方法改性TiO_2等传统半导体光催化剂可制备新型光催化材料,拓宽催化剂光吸收范围,实现近红外光吸收。综述近红外光催化材料的改性策略,介绍离子掺杂上转化、碳量子点及介孔材料界面组装研究现状及进展,展望近红外光催化材料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张飞龙 《中国生漆》1990,9(1):11-17
<正> 一、前言从漆树割流的汁液——生漆,是我国的著名特产。年产约5万担,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在我国,生漆的使用源远流长,可以追逆到七千多年以前。生漆所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是由于漆酶催化漆酚氧化偶合的结果。漆酶在生物体内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木质素的生物降解过程,土壤中腐殖质的形成,保护创伤植物  相似文献   
87.
<正> 腐殖质中的漆酶特性 Properties of laccase in humus—enzyme complexes.Ruggiero,P.and U.M.Radogna.Soil Sci.138(1):74—87,1984. 用中性磷酸钠溶液提取土壤中催化酚类及芳香胺类氧化的酶系,再通过sephadexG—25型凝胶色谱纯化,然后测定氧化反应的耗氧量,用极谱法分析该酶系的活性,再根据高效液相色谱(HPLC)凝胶色层分析土壤提取物的特性,表明这类酶与形成腐殖质的有机物有关。最适底物是醌醇和邻苯二酚,其他二酚和多酚类有机物氧化较  相似文献   
88.
<正> 脱Ⅱ型铜蛋氨酸漆树(Rhus verniciferta)漆酶及其叠氨衍生物中双核—价铜活性点的伸展x—射线吸收带结构研究。 Spira, Darlene J., Mansung Co, Edward I. Solomon and keith O. Hodgso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12(2): 746-753 1983. Extended X-rag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investigation of the binuclear cupric site in methionine type 2 copper depleted Rhus vernicifera laccase and its az-  相似文献   
89.
中国漆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飞龙 《中国生漆》2007,26(2):10-32
中国漆工艺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催生了生漆装饰艺术,"饰威饰荣"的政治文化主张,是漆工艺繁衍滋生的土壤,技术的进步成就了漆工艺的辉煌,时代的变迁演绎着漆文化的生发起伏。漆艺是财富的象征物,生漆艺术的高贵品性决定了它的兴盛衰微总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文化思潮的影响息息相关,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发生着千思万缕的联系。在远古时代,人类出于装饰器物的需要,孕育了漆器发生的胚胎;夏商周时期,伴随着青铜生产工具的使用,漆器嵌玉贴金,使生漆装饰艺术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油漆"制造技术的发明,生漆装饰艺术体系日臻完善,漆工艺的发展突飞猛进,最终迎来了秦汉时期生漆艺术的辉煌,为中国漆文化的历史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三国至隋唐时期,是漆文化的消长时期,它承前启后,使漆器走上了向精品工艺美术品发展的轨迹,密陀僧、绿沉漆等工艺的出现,就是这一时代的漆工艺发展的杰出成就,而后来夹纻造像、金银平脱工艺的兴起则迎合了时代逆转的风向;宋、元、明、清时期生漆,精制关键技术的突破,把生漆工艺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90.
<正> 从三球悬铃木(Sycamore)细胞中分离得到的漆酶中,在N—连接的寡聚糖中,含有木糖的基本结构单元。 Takahashi,Noriko;Hotta,Taeko;et;Biochemiskry 1986,25(2),388-95(zng). 本文报道了由大槭树(Acer pseudoplatanus)细胞中分泌的漆酶的天冬氨酸—连接的寡聚糖结构。漆酶在寡聚糖糖蛋白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糖蛋白肽,并可释放出一部分寡聚糖,这些被释放出的寡聚糖用凝胶进行过滤,再通过薄层层析及HPLC分级分离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