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22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介绍了常规单塔汽提工艺在元坝净化厂火炬装置中的运行情况,考察了火炬装置水封罐的酸性水经单塔汽提处理后净化水质的各项指标,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对策。该工艺在元坝净化厂火炬装置两年的运行结果表明,净化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保证了火炬装置水封罐的酸性水可循环使用,减少了酸性水排至污水处理厂的量,有利于环境保护。该工艺在元坝净化厂火炬装置的成功应用,可为同类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火炬装置的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FeMnAlC钢是一种新型的高强低密度钢,较高的合金元素含量使其组织性能具有较大的调控空间。κ-碳化物是钢中特有析出相,其析出位置和大小对FeMnAlC钢的性能有极大影响,合理地调控κ-碳化物的析出可以有效地提高钢的强度,并具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对FeMnAlC钢中κ-碳化物的形成机理进行总结,并结合不同冷速和短时时效试验探究κ-碳化物的形貌特征以及调控方法。结果表明:κ-碳化物调幅分解产生,结构与基体共格,会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提高粗化。Si、Ni元素会促进κ-碳化物析出,Mo、Cr等元素会抑制κ-碳化物析出。  相似文献   
53.
高氮不锈轴承钢凭借高强度、高硬度、长寿命和优良的耐腐蚀性成为新型轴承材料研发热点。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30Cr15Mo1N高氮不锈轴承钢疲劳性能和裂纹萌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1 050℃淬火+180℃回火热处理工艺的抗拉强度为1 985.3 MPa、硬度为60.5HRC、疲劳强度为867 MPa,500℃回火后硬度与180℃相当,抗拉强度为2 257.6 MPa、疲劳强度为1 020 MPa;引起180℃回火试样疲劳裂纹萌生的裂纹源主要为基体和夹杂物两类,而引起500℃回火试样疲劳裂纹萌生的裂纹源通常为边部缺陷。高温回火对基体组织内部应力集中的降低是其裂纹源类型转变和疲劳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高氮不锈轴承钢疲劳行为与裂纹萌生现象的深入研究,为高氮不锈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制定及抗疲劳机制研究提供试验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班佳乐  史智越  俞峰  曹文全  郭玉忠 《钢铁》2022,57(9):114-122
 为了提高GCr15轴承钢强韧性,设计了一种GCr15轴承钢双淬火工艺,与常规热处理工艺对比研究发现,采用双淬火工艺处理的GCr15轴承抗拉强度从2 139.5 MPa提高到2 654.5 MPa,旋转弯曲中值疲劳强度从1 000 MPa提高到1 029 MPa。对基体组织定性表征发现,2种热处理后的组织均为针状马氏体,通过定量计算发现,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从8.33%增加至11.26%,同时位错密度由2.45×1012/cm2增加至3.09×1012/cm2。利用扫描电镜对旋弯断口夹杂物成分分析发现,双淬火处理工艺不改变夹杂物的尺寸、数量和类型。通过微观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分析发现,双淬火导致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高周疲劳强度提升主要归因于缓慢的残余奥氏体TRIP效应以及细晶化带来的变形均匀性。通过微观组织结构与疲劳性能关系分析,发现双淬火引起的低周次疲劳强度降低和高周次疲劳强度提高主要归因于不同疲劳周次下残余奥氏体转变速率不同。快速奥氏体转变导致低周次应力集中增大而疲劳强度降低。相反,高周次的奥氏体TRIP缓解了应力集中,提高了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55.
摘要:采用单轴拉伸及原位拉伸对逆相变退火中锰钢(0.13C-5Mn)进行拉伸实验,用XRD、EBSD、SEM及纳米硬度等方法表征了实验钢拉伸前后组织演变规律,研究了拉伸过程中裂纹启裂行为。结果表明,中锰钢在单轴拉伸过程中微孔萌生以铁素体/马氏体界面为主,夹杂物、铁素体和新鲜马氏体内部也成为裂纹萌生的重要位置,裂纹扩展不同路径造成单轴拉伸断口呈既有韧窝区域,又有解理和准解理区域的混合特征。  相似文献   
56.
先进高强度汽车钢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存宇  杨洁  常颖  曹文全  董瀚 《钢铁》2019,54(2):1-6
 高强钢在汽车轻量化、节能减排、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潜力,目前,仍是汽车的主要材料。高强钢的使用比例逐年增加,并且向更高强度方向发展,生产方式呈现出钢板“以热代冷”、零件成形“以冷代热”的低成本发展趋势,依靠亚稳奥氏体增强、增塑的第三代汽车钢成为先进高强钢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先进高强钢的发展给材料、工艺、装备等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7.
摘要:分别通过SEM、XRD、单轴拉伸试验和FLD等方法对比研究了中锰钢(MMnS780钢)与DP780钢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成形极限。结果表明,DP780钢获得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具有连续屈服及较大的加工硬化能力,而MMnS780钢由细小的铁素体和奥氏体构成,具有明显屈服、相对较小的加工硬化能力和较大的均匀伸长率;不同应变状态下MMnS780钢较DP780钢具有更高的极限应变。退火组织以及细小的晶粒尺寸使MMnS780钢产生明显的屈服现象,细小组织以及亚稳奥氏体的TRIP效应使其具有较高的塑性和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58.
史智越  徐海峰  许达  俞峰  王昌  曹文全 《钢铁》2019,54(4):55-62
 为了探索ASPEX检测法与旋弯疲劳试验法的最佳适用条件,全面了解轴承钢中夹杂物的信息,对真空脱气冶金工艺制备的GCr15轴承钢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对试验钢中夹杂物进行了类型、形状、尺寸、分布方面的表征。结果表明,在夹杂物类型检测方面,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基本一致。该轴承钢中富含钙、铝、硫等元素的球型复合夹杂物,同时也存在少部分边缘锋利的TiN型夹杂物;利用ASPEX进行多面多次扫描,发现检测出的最大球型B类氧化铝夹杂物大小分布结果基本与旋弯疲劳法符合。根据试验结果以及两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得出,ASPEX法对钢中夹杂物的尺寸、形状、类型、分布等信息的整体分析更为有效,而应用疲劳法对大尺寸刚性夹杂物的检测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59.
淬火和低温处理对X30CrMoN151组织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X30 CrMoN 15 1高氮马氏体钢的最佳淬火+低温处理工艺,利用OM、XRD、SEM、EDS和EBSD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和低温处理对高氮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低于1 050 ℃,原奥氏体晶粒长大缓慢,当奥氏体化温度高于1 050 ℃后晶粒长大加剧。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碳化物溶解加剧,油淬后的残余奥氏体呈线性升高;低温处理后残余奥氏体大幅度减少,奥氏体化温度越高冷处理后残余奥氏体下降越多。钢的硬度随淬火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1 000 ℃硬度最高;低温处理后,硬度随淬火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1 030 ℃硬度最高。钢的冲击韧性随淬火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1 030 ℃时冲击韧性最佳;低温处理后,钢的冲击韧性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60.
采用 SEM、TEM、STEM、XRD、EBSD 等实验分析方法对中锰钢(0.2C5Mn)在奥氏体逆相变不同时间退火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锰钢在650℃短时间逆相变退火时析出大量 M3 C 型碳化物,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逆相变奥氏体形成长大,获得马氏体、奥氏体双相片层状组织.马氏体与逆相变奥氏体晶粒取向服从 K-S 关系,且两相板条平均宽度在0.5μm 左右.退火过程中锰元素出现由淬火组织平均分布逐渐向逆相变奥氏体富集的配分行为,长时间退火后形成体积分数为30%的逆相变奥氏体,抗拉强度为960 MPa,屈服强度为500 MPa,总伸长率为40%,强塑积高达38.4 G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