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80篇
  免费   6152篇
  国内免费   4303篇
电工技术   7656篇
技术理论   10篇
综合类   8508篇
化学工业   12912篇
金属工艺   5708篇
机械仪表   7841篇
建筑科学   10095篇
矿业工程   6803篇
能源动力   2603篇
轻工业   10398篇
水利工程   4629篇
石油天然气   6028篇
武器工业   1459篇
无线电   94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038篇
冶金工业   4496篇
原子能技术   1366篇
自动化技术   10347篇
  2024年   809篇
  2023年   2743篇
  2022年   2599篇
  2021年   2314篇
  2020年   2651篇
  2019年   3401篇
  2018年   3431篇
  2017年   1542篇
  2016年   1993篇
  2015年   2392篇
  2014年   6316篇
  2013年   4113篇
  2012年   4699篇
  2011年   4554篇
  2010年   4355篇
  2009年   4505篇
  2008年   4364篇
  2007年   4676篇
  2006年   4194篇
  2005年   4030篇
  2004年   3806篇
  2003年   3513篇
  2002年   2877篇
  2001年   2852篇
  2000年   3098篇
  1999年   3284篇
  1998年   2955篇
  1997年   2967篇
  1996年   2844篇
  1995年   2528篇
  1994年   2475篇
  1993年   2047篇
  1992年   2126篇
  1991年   1961篇
  1990年   1850篇
  1989年   1505篇
  1988年   576篇
  1987年   723篇
  1986年   523篇
  1985年   567篇
  1984年   491篇
  1983年   492篇
  1982年   377篇
  1981年   327篇
  1980年   241篇
  1979年   150篇
  1978年   69篇
  1965年   45篇
  1959年   36篇
  1958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分馏塔顶循环油作干气再吸收塔的吸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投资不足10万元,将80万t/a DCC-Ⅱ装置干气再吸收塔吸收剂由轻柴油改造为分馏塔顶循环油。改造后,由富吸收油返塔引起的分馏塔操作波动和干气倒串问题获得解决,汽柴油分割精度显著提高,循环冷却水耗量大幅度下降,轻柴油的初馏点上升8℃,功耗降低9kW,轻柴油气提塔蒸汽耗量下降580kg/h,C3和C4总吸收率上升13.4个百分点,直接经济效益98万元/a。  相似文献   
72.
加氢反应器制造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加氢装置的大型化,对加氢反应器的设计、主体材质的选用及制造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加氢反应器的设计准则、主体材质(抗氢钢)和制造技术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3.
利用华北油田水驱开发晚期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大型地下储气库,对保障京、津、冀等地区安全、平稳供气,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前期对华北任11井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但没有解决工作气量、气垫气量优化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通过借鉴国外含水层储气库注采运行的经验,在物质平衡原理基础上,提出了描述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预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随油气界面下移,气库能达到的最大工作气量和相应气垫气量。通过实例求解得出注气增压系数对工作气量及其在库容量中所占的比例影响较大。随着注气增压系数的增大,工作气量及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气库效率随之提高,因此,提高注气增压系数是提高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储气库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4.
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多,孔径变化范围大,孔隙系统结构复杂,研究难度大。长期以来,是利用光学显微镜法、毛细管压力分析法、岩石孔隙系统复制法和图像分析仪法等方法或其中几种方法配合来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完善,借助该项技术通过碳酸盐岩孔隙系统数字图像来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已经成为现实。文章提出一种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系统数字图像的新方法。通过样品光薄片的光学显微镜(OM)数字图像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数字图像二值化识别孔隙;构造孔隙度、孔隙贡献率和孔隙形状参数的计算公式用于数字图像分析,得到孔隙大小分布和孔隙形状分布。在此基础上,总结碳酸盐岩孔隙参数对其渗透率的控制作用。与传统的孔隙系统研究方法相比,该方法与计算机图像技术紧密结合,具有定量、快速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5.
微构造的地震识别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利油田的油气勘探具有较大的剩余勘探潜力,且大部分油气蕴藏在微构造油气藏中。微构造油气藏在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老区均有分布,纵向上从沙四段到东营组均有发育。该类油气藏埋深浅、储层物性好、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微构造油气藏在国内外研究较少,国内外较注重目的层沉积微构造的研究,且主要是沉积微构造对注采关系的影响。在对复杂断块的精细研究中,以前研究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应用钻井资料对断层的成因和对断层封堵性的研究上,而对微构造圈闭的成因、识别及成图,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文章划分了微构造的类型,研究了微构造的特点,并认为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后期改造作用是微构造形成的3种主要原因。同时,利用地震资料对微构造圈闭的识别方法和描述技术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技术系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对油气田老区的滚动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提出了一种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评估方法:信息资产分析方法、本地灾难恢复和远程灾难恢复等级的划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灾难恢复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该方法可以使评估结果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77.
提出了可堆积饼式旋转关节的结构原型,介绍了设计该旋转关节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关键部分的设计方法,并且设计加工了一个L波段饼式旋转关节,给出了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
从油气储层岩石学分析入手,阐述了砂岩储层4类敏感性发生的原因及作用机理,结合几个实例,论述了油气开发实践中,必须针对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特点,对症下药,在充分掌握储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研制保护与改造油气层的措施,才能取得实效。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为陆相复式油气区同类砂岩储集层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9.
吐哈盆地巴喀油田特低渗砂岩油层裂缝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巴喀油田中侏罗统砂岩属特低渗透裂缝 孔隙型储集层 ,平均渗透率为 0 .3× 10 - 3μm2 ;地下基质岩块孔隙度为7.4%,渗透率为 0 .16× 10 - 3μm2 。砂岩储集层发育的主要裂缝类型有构造层理缝、正向正交缝、斜向正交缝和羽裂等 ,裂缝宽度一般为 0 .3~ 3 .2mm ,纵向切深为 0 .1~ 0 .8m ,水平延伸长度为 0 .2~ 2 .1m。裂缝以半充填为主 ,其分布受岩性、层厚和构造位置的影响 ,纵向、横向均呈带状分布 ,被裂缝切割而成的基质岩块尺寸取决于裂缝频率 ,岩块长轴方向以北西西向为主 ,与构造轴向基本一致。图 3表 4参 8  相似文献   
80.
试油井产量折算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试油折算产量的条件尽可能的相同,增强试油产量的可比性,消除地面计量的人为误差,研究了试油求产时井底流压的变化规律,认为采用油柱在油管内上升的流压变化速率来折算产量更趋于合理,并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地层真实产量.该方法从根本上消除了因试油周期选定不合理、地面计量误差,以及试油工艺不同、储层条件差异带来的试油产量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