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195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44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34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28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9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6篇
自动化技术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探讨了前期建立的多孔结构毛细抽吸模型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测量多孔结构渗透率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毛细抽吸性能实验可用来测量多孔结构的渗透率,对不同高度、不同截面积和不同孔隙率的多孔结构进行了毛细抽吸性能实验研究,其结果很好地说明了通过毛细抽吸性能实验测量多孔结构渗透率的方法是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该方法与传统的测量渗透率的方法相比具有测试方便、密封要求低、对试样的强度和形状要求低、流体驱动力为毛细抽吸力等优点,因而更适合用来衡量热管使用的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22.
23.
电力系统实时决策系统中的实时通信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为满足电力系统实时决策和紧急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提出了电力系统实时决策系统中强实时通信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其中网络设计采用复合网络拓扑,通信协议采用无连接的UDP通信协议,软件设计采用多媒体定时中断和非阻塞通信模式。实时性测试证明了强实时通信的可行性。大量的实验数据显示该通信设计方案可满足电力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应用ATM网络实现电力系统远程实时监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电力系统实时决策系统中超远程强实时通信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在网络拓扑上采用星形的多智能客户机组/中央服务器群集模式;网络物理载体采用能够提供高带宽和极短时延的基于光放大技术的同步光纤网;在通信方式的选择上,采用基于无确认的方式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实时服务的兼容性的ATM技术,通过对可靠性和实时通信时延进行精确估算,表明采用此设计方式,可以满足电力系统实时决策和紧急控制对上千千米超远程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25.
全局暂态功角测量研究及动态模拟实验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针对实时决策系统全局实时监控的需要,以全球定位系统(GPS)相量测量技术为基础,构建了分散采集,集中控制的实时决策仿真系统硬件平台,提出了以实时测量系统中任意两台发电机的相对功角实现全局稳定控制的思想。各相量测量装置(PMU)将各自量测的相量值通过高速通信网络传送到服务器上,从而得到全网范围的实测相对功角。通过动态模拟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实时性能,表明在局域网下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周期小于20ms,考虑到实际通信网络和长距离传输的影响,可以认为总体时间周期能够控制在30ms-50ms.  相似文献   
26.
用户侧谐波源对PCC谐波水平的影响与区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谐波源定位理论判断的结果,主要谐波源消失后反而可能加剧公共耦合点(PCC)处的谐波水平。从用户侧谐波源对PCC谐波电压、谐波电流的影响着手,提出了助增/助减谐波源的概念,并定义了区分助增/助减谐波源的综合判据,通过算例和IEEE测试系统进行了计算和仿真。所提出的助增/助减谐波源的概念和综合判据弥补了目前谐波定位理论的不足,对谐波治理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西北电网在2008年750kV骨干网架初步形成后西电东送方式下的动态稳定特性,并与目前西北电网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基于时域仿真法和小干扰稳定分析,以及Prony分析和留数法提出了西北750 kV电网PSS配置及其参数优化整定方案。用中国电科院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对750 kV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750 kV骨干网架将提高西北电网的动态稳定性,但由于750 kV网架还比较薄弱,当陕甘断面上的750 kV联络线退出运行时,存在阻尼不足问题,可能诱发低频振荡,需要在电网中装设PSS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基于CFD的电子器件散热最优间距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和明  程林   《电子器件》2007,30(4):1181-1183,1187
为研究高发热功率电子器件散热的机理,采用CFD技术对小空间内电子器件的散热状况进行了研究,模拟了以空气为冷却流体多种电子器件间距条件下小空间的温度场及速度场.以电子器件冷却后的温度水平、平均换热系数、流动阻力为主要因素,并结合场协同理论提出一种评价电子器件冷却效果的评判公式,进而以它为指标得出电子器件散热效果的最优间距.  相似文献   
29.
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元件,弹性管束结构与管内流体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流固耦合系统.考虑流体的可压缩性,用有限元法的位移-压力格式对管束-流体耦合系统进行离散,建立了系统的振动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管束结构、管内流体和管束-流体耦合系统进行了模态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流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不但弹性管束结构和流体本身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发生改变,而且一个子系统的振动还会迫使另一子系统产生新的振动模式.不同密度的流体对结构频率改变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在研究管内充液弹性管束的动态响应时必须考虑流体与管束结构的相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30.
按照谐波源定位理论判断的结果,主要谐波源消失后反而可能加剧公共耦合点(PCC)处的谐波水平.从用户侧谐波源对PCC谐波电压、谐波电流的影响着手,提出了助增/助减谐波源的概念,并定义了区分助增/助减谐波源的综合判据,通过算例和IEEE测试系统进行了计算和仿真.所提出的助增/助减谐波源的概念和综合判据弥补了目前谐波定位理论的不足,对谐波治理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