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25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5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对裂解碳五原料中硅的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气质联用仪对硅的形态进行了定性分析.利用裂解碳五预处理精馏塔对脱除硅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研究了裂解碳五预处理精馏塔操作条件如进料温度、进料板位置、塔顶物料采出量等变化对硅脱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回采顺序不同,其相邻矿层间的扰动影响差别很大,直接关系到矿床的安全开采。分析扰动影响高度对同阶段相邻矿层安全回采顺序的影响,当2层矿体同时从上至下开采、先开采上层矿后采下层矿和先开采下层矿后采上层矿时,探讨2矿层的超前关系及安全回采顺序。研究表明,不同赋存条件下的倾斜-急倾斜多层矿床都可以采用从上至下分层并行开采。在岩石移动角γ1为60°~75°、矿层倾角α2≤γ1+5°、矿层间距a>15 m或γ1为45°~60°、α2≤γ1+25°、a>20 m这2种赋存条件下,可以采用从上至下分段并行开采。在γ1为45°~60°、α2≤γ1+10°、a>5 m或γ1为45°~60°,α2≤γ1+20°、a>10 m这2种赋存条件下,2层矿体先开采上层矿后采下层矿,只能按分层或分段下向开采,上层矿开采最大可超于下层矿11个分层或1个分段;在γ1为60°~75°、α2≤γ1+5°、a>15 m或γ1为45°~60°、α2≤γ1+25°、a>20 m这2种赋存条件下,层矿开采最大可超于上层矿6个分层或1个分段。研究结果可为多层矿床阶段内开采顺序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3.
DataSocket技术及其在网络化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DataSocket技术是虚拟仪器设计过程中面向网络化测试的技术扩展,支持实时数据交换传输。本较为详细的介绍了DataSocket技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一个利用DataSocket技术进行网络数据传输交换的实例——远程虚拟实验室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74.
分析了电火花加工中存在电极损耗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节能型脉冲电源的低电极损耗波形控制方法,并设计了控制回路。在研制电源的基础上,以铜加工钢材料进行了工艺研究和实验,确定了梯形波电流的初值设定,掌握了二种波形条件下、不同加工规准和关键电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节能型电源实现低电极损耗的粗加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庄帅  阳海  安继斌  胡倩  张浩  贺贵添  易兵 《纺织学报》2019,40(11):131-139
为探索酸性红37(AR37)在硫酸根自由基作用下的降解可行性,设计了短波紫外光(UVC)活化乙腈(ACN)和水中过二硫酸钾盐K2S2O8(PDS)体系,研究了UVC/PDS/(90%ACN+10%H2O)体系中不同PDS用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光照强度等因素对AR37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借助液质联用仪对该体系中AR37的降解中间产物进行鉴定,并对AR37降解途径进行推导。结果表明:AR37在UVC/PDS/(90%ACN+10%H2O)体系中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反应60 min其去除率达到98%以上,降解速率为0.123 min-1;高温和光强增强有利于PD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从而提高了AR37的降解效率;UVC/PDS/(90%ACN+10%H2O)体系中硫酸根自由基对AR37的降解占据主导作用,而AR37的初始降解途径主要包括单电子转移反应导致的脱磺酸基和偶氮键断裂,以及吸氢反应和取代反应导致的羟基化产物等。  相似文献   
76.
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承载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虑岩溶区基桩嵌岩段岩层与顶板的整体承载效应及溶洞形状对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在嵌岩桩桩端极限破坏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根据桩端极限破坏线与溶洞的位置关系,确定了溶洞发生破坏时的临界状态;其次,结合桩端岩层极限状态下的传力机制,分析了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破坏模式。然后,通过建立极坐标系,给出了溶洞发生冲切破坏、冒顶破坏的限定条件,并推导了不同破坏模式下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最后,用试验数据与工程实例对本文理论进行验算,验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现象及工程实例结果较为吻合,可为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7.
本文在对传统的谐波分析方法进行比较之后,提出了一种结合FFT和小波的改进型谐波分析算法,既可以测量出稳态谐波分量的具体参数值,又能提取出谐波信号中的非稳态成分。并在LabVIEW7.1和MATLAB6.5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网络化虚拟谐波分析仪。系统采用C/S结构,可以通过Internet网采集谐波数据,实时显示,并利用上述谐波分析算法进行谐波分析,达到了良好的谐波分析效果。该网络化虚拟谐波分析仪较之传统的硬件仪器具有精确度高,直观性强,可联网,性价比高,易于功能扩展的优点,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8.
本文针对常发生于智能网业务中的呼叫故障,分析了西门子交换机中与智能网业务相关的几个参数的含义和作用,阐述了在处理和预防这类故障现象的方法和经验,最后总结了西门子交换机中控制振铃时长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基于平面应变模型的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出嵌岩桩作用在含不同溶洞地层上的桩端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建立了简化计算模型;其次,分析了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承载机理,并提出了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再次,利用复变函数的方法对岩溶区嵌岩桩桩端平均约束应力进行求解,进而求得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然后,对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①溶洞半径越大,对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越大。②桩端到溶洞中心的距离越大,对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越小。③溶洞埋深越大,对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越大。最后,工程算例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满足工程要求,能为岩溶区嵌岩桩工程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假定条件的限制,本文计算结果仅适用于溶洞洞边与桩端距离大于3倍桩径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80.
面源污染是指由于降雨产流过程中的冲刷、侵蚀等,使得大面积上的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在面源污染物中通常含有需氧物质、悬浮的颗粒、营养物质以及有毒的物质,往往会引起水质变坏和水体富营养化等。根据水库所在地的地形气候等条件,设计一套由滞留池、湿地、小土坝、缓冲草带组成的串连式BMPs系统,来控制面源污染。再利用某次暴雨采样来测试该串联式BMPs系统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