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4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决口水道沉积模式及其砂体内剩余油形成与富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以往研究较少,并在油田勘探阶段及开发初、中期地质研究中遗漏或忽视的决口水道的成因、沉积特征与模式、空间分布及在油田开发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决口水道在河流及三角洲沉积体中,由主河道于大洪水期冲裂决口后,在广阔河道间形成的具有固定路径及一定限流作用的极窄、浅的短程小型水道。相当于新河道形成早期的“小型冲沟”阶段,其形成后对原主河流流量影响较小。其与河流沉积相比,具有粒度细、分选稍差、含泥量稍高、层理规模小、冲刷弱、略显正旋回、储层物性略差,特别是砂体极薄(<2.5m)而窄(<100m)等特点。建立了渐弱消失型、分枝型、末端扇型和汇入型4种沉积模式。因其窄小分散而形成小而肥的井网控制不住型或注彩不完善型剩余油富集砂体,又因其数目众多,而具有可观的剩余油储量,所以,其在油田挖潜及油田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秦明  马世忠  秦旗 《当代化工》2014,(6):1087-1089
徐30区块位于榆树林油田西南部,葡萄花油层是其主要目的层。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测井相要素,并结合研究区沉积特征,探讨了榆树林油田徐30区块葡萄花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结果表明,本研究区目的层段具有明显的水下分流河道特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席主体、席状砂、席内缘、席外缘5种微相。进一步分析研究区沉积特征,建立测井微相模式,绘制出9个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图,为徐30区块葡萄花油层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油水分布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丛琳  刘洋  马世忠  李文龙  丛岩 《当代化工》2014,(8):1599-1601,1619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是非常规储层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储层特征、原油密度和粘度、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等多种因素都对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有控制作用,在这种特别复杂情况下,动态资料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储层的性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动态资料,动静态资料有机结合,综合利用试油法、含油产状法和排驱压力法等分别求取不同埋深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致密砂岩储层不同埋深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与深度存在函数关系,总体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特别要注意随着采油工艺的提高,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会降低,因此,地质工作者要不断地对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4.
东16井区属于低渗透储层,油气开采比较困难,因而研究该地区的储层非均质性是必要的。本次通过详实的测井资料,对扶杨油层进行测井解释,根据解释出的孔渗参数研究储层垂向和平面的非均质性变化,为低渗透储层的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布达特群潜山地层形成时代老,后期又遭受严重的构造改造,致使地层产状混乱,构造裂缝破碎严重,油气分布复杂多样,通过单井分析破碎带与单井产能的关系,更好地寻找油与破碎带的符合关系,更好地找到油气的分布规律,为以后的油气勘探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大倾角大米高综采工作面支架滑歪倒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7.
微幅度构造的识别和在注水开发条件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编制2 m等值线间距的构造图,并进行密集井网构造图和断层平面位置校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微幅度构造识别,识别出以前不能识别出的微幅度构造。确定了葡西-葡西北地区葡Ⅰ油层微幅度构造特征。在注水开发条件下,微幅度构造和沉积微相相结合,可以很好的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微幅度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相对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8.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对油、气渗流具有重要影响,需要精细表征,分形几何理论为孔隙结构定量表征提供了有效途径。基于大庆FY油层致密砂岩岩样压汞数据,通过分形区间和分形维数两个参数定量研究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其分形区间个数能够表征储层非均质性,分形区间个数与孔隙半径分布曲线峰值个数相同,分形区间个数越多,非均质性越强,储层孔、渗透条件越差。对于同一储层,孔隙半径越大的分形区间的分形维数越大,区间内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越强。对不同储层,综合分形维数越大,分形区间越多,储层孔、渗透条件越差。  相似文献   
39.
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岩芯和钻测井资料,以地质相、测井相分析为基础,对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在对扶余油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单砂体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测井相模式,确定了研究区扶余油层的亚相、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40.
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烃源岩埋藏史、古构造演化史、油气运聚场、储层沉积特征和油水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识如下:葡萄花油层油气主要来自下伏青山口组一段源岩,油气成藏关键时期为明水组末期;总结出葡萄花油层顶面古构造演化的4个主要阶段;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的2种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