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62篇
  免费   8626篇
  国内免费   5616篇
电工技术   6757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7354篇
化学工业   11348篇
金属工艺   4909篇
机械仪表   5363篇
建筑科学   6128篇
矿业工程   2345篇
能源动力   2087篇
轻工业   9031篇
水利工程   2404篇
石油天然气   3391篇
武器工业   1016篇
无线电   90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497篇
冶金工业   3089篇
原子能技术   952篇
自动化技术   11777篇
  2024年   264篇
  2023年   1312篇
  2022年   2708篇
  2021年   3614篇
  2020年   2681篇
  2019年   1976篇
  2018年   2309篇
  2017年   2538篇
  2016年   2405篇
  2015年   3681篇
  2014年   4465篇
  2013年   5383篇
  2012年   6465篇
  2011年   6970篇
  2010年   6420篇
  2009年   6067篇
  2008年   6180篇
  2007年   5746篇
  2006年   5163篇
  2005年   4089篇
  2004年   3008篇
  2003年   2351篇
  2002年   2234篇
  2001年   1953篇
  2000年   1379篇
  1999年   859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309篇
  1995年   265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3篇
  1959年   13篇
  195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吕雪  牟玥  缪逸文  廖寒露  冉建速  郑杰 《化工学报》2020,71(10):4696-4703
硫化氢具有腐蚀性与毒性,采用吸收剂吸收硫化氢气体是重要的脱硫处理方式。不同的吸收剂在吸收效率上存在较大差别。首先对比了三氯化铁体系、碘酸钾体系和碱性铁氰化钾体系三种不同硫化氢吸收剂的吸收效率。在此基础上重点优化了碘酸钾体系吸收条件参数,讨论了包含浓度、温度、pH、气体流量及时间等因素对硫化氢吸收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较优吸收条件,得到正交试验优化吸收条件为:温度55℃,pH 6.01,硫化氢流量0.3 L·min-1,吸收时间1 min,该条件下8%(质量)碘酸钾体系的三级吸收效率为51.56%。研究结果对硫化氢吸收处理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间接电解法循环处理研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2.
23.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林业的智慧化发展是必经之路。虽然我国智慧林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对智慧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4.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西南地区一种典型土壤微生物芽孢杆菌Bacillus sp.dwc-2对模拟地下水中U(Ⅵ)的还原行为,重点考察了时间、无机阴离子、腐殖酸(HA)及富里酸(FA)对还原的影响,并利用TEM、EDS、SAED和XPS对还原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7.0、cNaHCO3=5 mmol/L和T=303 K条件下,Bacillus sp.dwc-2对U(Ⅵ)的还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 h内最大还原率为12.2%,此后则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HA和FA对U(Ⅵ)的微生物还原行为有一定影响,其中HA和FA浓度为25 mg/L时,U(Ⅵ)的还原在24 h最明显,其还原率分别为14.2%和16.2%,但随着HA和FA浓度的继续增加,因在U(Ⅵ)离子与HA、FA形成的配合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腐殖层,抑制了电子的转移,阻止了U(Ⅵ)的还原。此外,研究表明HCO3-也会抑制U(Ⅵ)的还原。TEM-SAED和XPS分析证实了还原过程中U(Ⅳ)的存在。上述结果可为真实环境中微生物还原U(Ⅵ)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5.
反应堆屏蔽计算中经常出现厚屏蔽、小探测器问题,常规蒙特卡罗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基于自动重要抽样(AIS)方法,本文提出了小探测器自动重要抽样(SDAIS)方法,并针对小探测器问题,优化了AIS方法的虚粒子赌分裂算法。该方法在自主开发的蒙特卡罗屏蔽程序MCShield上进行了实现。使用NUREG/CR-6115 PWR基准题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SDAIS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厚屏蔽小探测器问题,相比AIS方法及传统的重要性方法,计算效率提升1~2个量级。  相似文献   
26.
A series of anionic conjugated polyelectrolytes (CPEs) is synthesized based on poly(fluorene-co-phenylene) by varying the side-chain ionic density from two to six per repeat units (MPS2-TMA, MPS4-TMA, and MPS6-TMA). The effect of MPS2, 4, 6-TMA as interlayers on top of a hole-extraction layer of poly(bis(4-phenyl)-2,4,6-trimethylphenylamine (PTAA) is investigated in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PeSCs). Owing to the improved wettability of perovskites on hydrophobic PTAA with the CPEs, the PeSCs with CPE interlayers demonstrate a significantly enhanced device performance, with negligible device-to-device dependence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PeSC without CPEs. By increasing the ionic density in the MPS-TMA interlayers, the wetting, interfacial defect passivation, and crystal growth of the perovskite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out increasing the series resistance of the PeSCs. In particular,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increases from 1.06 V for the PeSC with MPS2-TMA to 1.11 V for the PeSC with MPS6-TMA. The trap densities of the PeSCs with MPS2,4,6-TMA are further analyzed using frequency-dependent capacitance measurements. Finally, a large-area (1 cm2) PeSC is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with MPS6-TMA, showing a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18.38% with negligible hysteresis and a stable power output under light soaking for 60 s.  相似文献   
27.
28.
以艾叶挥发油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对艾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艾叶挥发油的共水蒸馏提取工艺,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艾叶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5 h、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艾叶挥发油提取率最高,为0.83%。当艾叶挥发油浓度为80 mg·mL~(-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9.12%。表明艾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9.
30.
通过矿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元素面分析等多种手段综合研究了川北某黑色页岩型铼矿中铼的赋存状态。样品为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粘土矿物总量为14.6%,黄铁矿含量16.2%,石英含量37.7%。样品具典型的粘土结构,矿物粒度微细。铼有两种赋存状态,一种呈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内,另一种则以分散形式存在。典型黄铁矿测点Re平均含量为0.024%。黄铁矿是Re的重要载体矿物。建议通过浮选分离黄铁矿,从而实现Re的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