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28篇
水利工程   1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分析茂名热电厂锅炉安全阀阀门漏泄、阀体结合面渗漏、冲量安全阀动作后主安全阀不动作、冲量安全阀回座后主安全阀延迟回座时间过长、安全阀的回座压力低、频跳和颤振等常见的故障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2.
63.
ZnO/聚苯胺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电化学组装法(ECA)和溶胶-凝胶法(sol-gel)的联用技术在对胺基苯硫酚(PATP,ρ-aminothiophenol)/Au电极上制备ZnO/聚苯胺(PANI,polyaniline)复合膜,并用TEM,SEM,XPS等对ZnO溶胶和ZnOp/PANI复合膜进行表征,同时还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光电流谱研究了ZnO胶体,ZnO微粒膜和ZnO/PANI复合膜的性能,结果表明:ZnO/PANI复合膜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和光电化学转换效率。可作为发光纳米材料和处理含有甲基橙的废水。  相似文献   
64.
对于干扰而言,选择干扰体制和设置合适的干扰参数一直是通信对抗的重点。客观、准确、定量地分析和评价对抗装备对数字通信链路的干扰效果对于提高干扰和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仿真了对常用数字通信链路信号的干扰效果评估,采用的干扰样式有单音干扰、相关干扰、同步扰动干扰等,对各种干扰的干扰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为优化干扰样式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66.
为了实现在动态条件下坦克炮塔转角的测试,提出了基于DSP的嵌入式装置用于炮塔转角中的测试方法。采用基于图像法的坦克炮塔转角动态高精度测量方法。通过特征匹配模板对编码的靶标图像进行信息的角度编码解算。测量装置能够在实验室和车载环境下对炮塔进行转角测试,其算法满足要求的精度准确率、实时性及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67.
68.
针对光学合成孔径固有的中低频损失而导致的成像模糊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SRGAN)进行图像复原研究;首先通过MATLAB构建光学合成孔径图像数据集,并对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处理,其次根据ASPP网络设计思想,构建多尺度SRGAN生成器的残差结构,最后与传统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进行复原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加快模型收敛速度,提升模型获取图像细粒度特征的能力,对于光学合成孔径图像的复原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河南省市售生禽肉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和分子分型研究,为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溯源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沙门菌检测及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参照国家食品及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结果 165份生禽肉样品中检出41株沙门菌,分属13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是科瓦利斯沙门菌、肯塔基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及达布沙门菌。经Xba I酶切,获得30种带型,每种带型包括1~5株菌株,相似度为47.5%~100%。部分不同血清型沙门菌PFGE型相似。结论 河南省市售生禽肉沙门菌污染严重,沙门菌血清型和基因型呈现多样化,基因型有一定的地区聚集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了解河南省食源性疾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致病型和分布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DEC检测,确定致病型和毒力基因。结果 4 137份粪便标本有215份DEC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2%,其中有4份标本是不同型别的DEC混合感染。共分离DEC菌株219株,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56株,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28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28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2株,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5株。215例阳性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有95例,占比为44.2%。DEC病例在6月和10月有一个发病的高峰,在其他月份均有检出。可疑暴露食品中,由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引发的病例分别为34和31例,占比分别为17.3%(34/196)和15.8%(31/196)。结论 河南省食源性疾病DEC基因型中,EAEC占比最高,感染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全年均有检出,夏秋季多发,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引发病例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