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4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38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8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北美的门窗热工性能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春  金福锦 《门窗》2007,(1):12-17
本文综述了NFRC和"能源之星"对门窗热工性能认证要求、热效标识和北美对采用节能门窗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22.
王新春 《中国建材》2007,(11):64-66
替代燃料,也称作二次燃料、辅助燃料,是使用可燃废弃物作为熟料生产的辅助燃料。可燃废弃物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约一次能源,同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我国在水泥窑可燃废弃物替代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异,国外的替代比例最高达83%,平均达20%,而我国几乎为零。本文将对国外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加快我国开展水泥窑替代燃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王新春  金福锦 《门窗》2007,(3):8-12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窗能效评级制度、能效标识等.  相似文献   
24.
结合温榆河水污染现状及其支流水污染状况,以及各支流入河口地形、水文等特点,因地制宜,探讨入河口污水控制技术,通过布设适宜的水质改善工程,从而减少入河污染物,逐渐恢复温榆河河道水体功能,实现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5.
受国家发改委委托,2007年上半年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负责完成《“十一五”期间建材行业节能途径研究》课题,本文是其中平板玻璃行业部分。  相似文献   
26.
如何从现有的快速成型(RP)工艺直接得到金属零件以及如何开发新的适合于金属直接成型的工艺是当前RP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堆积快速成型原理和金属电沉积原理的新的金属零件直接成型工艺--叠层模板电沉积直接制造金属零件.具体介绍其成型设备的结构及工艺原理,并结合加工实例(铜的电沉积)对加工过程中影响成型质量、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7.
GR复合钛白颜料在塑料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钛白粉的行业状况,GR复合钛白颜料的技术特点、产品性能,并对该产品在塑料领域的应用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8.
水泥工业是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传统的减排措施边际效益收窄,协同处置可燃废物的巨大潜力亟待发挥。一、排放特征、发展现状和趋势(一)排放特征二氧化碳是水泥工业核心温室气体种类,约占99.98%。吨水泥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600~900kg/t,其中,工业过程碳酸钙分解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29.
某空投装备在不同缓冲装置下的冲击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给空投装备提供理想的缓冲装置,在利用相关等效理论对不同缓冲装置进行合理等效的基础上,应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某空投装备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空投装备在不同缓冲装置下的着陆冲击响应。根据破损边界理论,对比分析了不同缓冲装置的缓冲性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组合式缓冲装置的构想,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组合式缓冲装置较其余2种缓冲装置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  相似文献   
30.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对以上结论的再学习、再思考,一方面要认识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符合马克思一贯的经济思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针对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而带来的贫富差距,要有与之对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