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4篇
武器工业   46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为研究装药弹体残余应力对杀爆弹使用安全性的影响,分析了装药过程的应力-应变特征。假设药柱的应力分布不涉及压制过程炸药的应力-应变历史,采用两种方法对装药弹体在静载荷下的应力进行分析计算,一种是将整个弹体划分成较小的网格进行求解,另一种是先对整个弹体进行网格划分,然后根据求解的需要对局部网格进行加密。两种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应力主要集中在扩爆孔底部,最大为1.907×1-0 3M Pa,与同等压药密度成型药柱的屈服极限8.67 M Pa相差甚远。在应力作用下,局部所产生的最大变形为2.71×1-0 9m,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52.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和表面改性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化学沉淀法、醇盐水解法、微乳液法、固相合成法、溶胶 凝胶法和喷雾热解法的主要特点与优缺点,并对纳米氧化锌的表面改性方法:即表面包覆改性法、表面化学改性法、机械力化学改性法、沉淀反应改性法、外膜层改性(胶囊)法和高能表面改性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3.
制备纳米氧化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聪花  郭艳丽  吴永伟  王晶禹 《应用化工》2005,34(2):113-114,127
以硫酸铝溶液和氨水为原料,用喷射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分析了溶液浓度和干燥方式对Al2O3前驱体粒度的影响。将浓度0.2mol/L的Al2(SO4)3与4.5%的NH3·H2O进行喷射实验,冷冻干燥,在1200℃下烧结,经XRD及粒度测试可知,产物平均粒径为30.9nm的αAl2O3。  相似文献   
54.
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对HMX/F_(2602)核壳复合微球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威  李小东  王晶禹 《含能材料》2016,24(3):295-299
采用悬浮喷雾干燥法将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物(F_(2602))包覆于HMX颗粒表面,制备了HMX/F_(2602)核壳复合微球。采用共混溶液喷雾干燥法制备了HMX/F_(2602)复合微球。探讨了进口温度、进料速率和料液浓度等悬浮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对HMX/F_(2602)核壳复合微球粒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撞击感度仪表征了两个样品的形貌、粒度和撞击感度。结果表明,悬浮喷雾干燥法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入口温度85℃,进料速率3 m L·min~(-1),料液浓度2%。HMX/F_(2602)复合微球有内部缺陷,中值粒径为4.75μm。HMX/F_(2602)核壳复合微球为实心球状,中值粒径1.23μm。HMX/F_(2602)复合微球和HMX/F_(2602)核壳复合微球的撞击特性落高分别为31.23 cm和41.37 cm,显示HMX/F_(2602)核壳复合微球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5.
喷雾结晶法制备高堆积密度球形硝基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硝基胍(NQ)的堆积密度和流散性,以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NQ的溶剂,无水乙醇作为非溶剂,六水硝酸镍作为晶型控制剂,采用喷雾结晶法制备了球形硝基胍晶体。单因素法确定制备高堆积密度球形NQ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室温,溶剂与非溶剂体积比为1∶10,晶型控制剂质量分数为0.5%,喷雾压力为0.6 MPa,超声频率为40 Hz,搅拌速度为450 r·min~(-1),喷雾完毕继续超声震荡搅拌20 min。用标准容器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最优球形NQ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NQ呈球形,堆积密度为1.232 g·cm~(-3),较原料NQ提高0.943 g·cm~(-3),DSC测得分解温度为258.71℃,较原料NQ提高8.03℃。  相似文献   
56.
采用苦味酸和氨水制备出不敏感单质炸药苦味酸铵(C_6H_2(NO_2)_3ONH_4)。在此基础上研究晶形控制剂聚乙烯醇对苦味酸铵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用SEM、XRD、DSC对其进行分析,并测试其撞击感度。结果表明:晶形控制的苦味酸铵性能有很大改观,其为粒径0.5μm的类球形,X射线的衍射角和特征峰没有变化,较原样品表观活化能提高4.701 k J·mol-1,热爆炸临界温度提高13.63℃,特征落高(H50)提高7.25%。研究表明通过晶形控制的苦味酸铵更钝感,具有较好的热安定性。  相似文献   
57.
以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作为主体炸药,乙基纤维素(EC)及聚叠氮类粘结剂为粘结剂,乙酸乙酯为溶剂,配制出一种全溶性炸药油墨。采用微控直写工艺将该炸药油墨在基板上进行了书写,并对成型后所得复合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成型样品中CL-20颗粒形貌为球形,颗粒尺寸小于1μm,均匀分布在粘结体系基体中;成型样品的密度为1.66 g/cm~3,达到理论密度的85.5%;和原料CL-20相比,复合物的撞击感度得到明显降低,特性落高比原料CL-20高出21.5cm。该配方具有良好的传爆性能,1.2mm装药宽度下,爆轰临界尺寸为0.357mm。  相似文献   
58.
59.
60.
为了设计点火燃烧性能良好且兼容微笔直写工艺的B/KNO3(BPN)点火药配方,分别以聚偏氟乙烯(PVDF)、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F2311)、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F2602)、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四氟乙烯(F2461)、乙基纤维素(EC)、硝化纤维素(NC)、PVDF/NC为黏结剂,设计和制备了7种BPN基点火药油墨,并采用微笔直写装药工艺直写成型,考察了黏结剂种类对样品成型效果、点火燃烧特性和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黏结剂组分的变化会导致BPN油墨的稠度指数表现一定的差异性,其稠度指数顺序为EC/B/KNO3>PVDF/B/KNO3>PVDF/NC/B/KNO3>NC/B/KNO3>F2311/B/KNO3>F2602/B/KNO3>F2461/B/KNO3,且不同稠度指数的油墨最终呈现不同的成型效果,直写样品截面矩形度的变化趋势与稠度指数一致;氟橡胶为黏结剂的BPN具有较高的燃速和较短的点火延迟,且氟橡胶H含量越高,样品线性燃速越快,不同黏结剂的BPN线性燃速顺序为:PVDF/B/KNO3>F2602/B/KNO3>PVDF/NC/B/KNO3>NC/B/KNO3>F2461/B/KNO3>F2311/B/KNO3>EC/B/KNO3,纤维素黏结剂在减少点火延迟上没有突出贡献;添加氟橡胶可以使BPN起始反应温度降低约145 ℃,NC可以使BPN主反应的起始反应温度降低45 ℃,而EC的添加仅可以使BPN主反应的起始反应温度降低约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