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28篇
  免费   16746篇
  国内免费   11069篇
电工技术   12329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4497篇
化学工业   18298篇
金属工艺   9495篇
机械仪表   9758篇
建筑科学   10976篇
矿业工程   5883篇
能源动力   3849篇
轻工业   15027篇
水利工程   4093篇
石油天然气   5616篇
武器工业   2171篇
无线电   1498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305篇
冶金工业   5231篇
原子能技术   2068篇
自动化技术   20856篇
  2024年   688篇
  2023年   2752篇
  2022年   6065篇
  2021年   7840篇
  2020年   5517篇
  2019年   4114篇
  2018年   4249篇
  2017年   4679篇
  2016年   4067篇
  2015年   6683篇
  2014年   8028篇
  2013年   9152篇
  2012年   11692篇
  2011年   12033篇
  2010年   11003篇
  2009年   10503篇
  2008年   10442篇
  2007年   9944篇
  2006年   8554篇
  2005年   6836篇
  2004年   5092篇
  2003年   3852篇
  2002年   3876篇
  2001年   3336篇
  2000年   2456篇
  1999年   1205篇
  1998年   521篇
  1997年   424篇
  1996年   335篇
  1995年   291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8篇
  1951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全国天然气管道“主干互联、区域成网”(以下简称“互联互通”)基础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天然气管网规模日益扩大、管道分支和气源增加,并且分布不集中、输送方向可变,使得输气方案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解决某些地域的供气紧张问题;但受现有站场和设备的限制,暂不能满足某些多线组合极限工况,使得“互联互通”的初衷难以全部实现。为了使得现有的各输气干线在实现“互联互通”之后可以满足更多的多线组合工况,在分析“互联互通”背景下M管网工况变化的基础上,研发了可以进行水力仿真和压气站方案制订的计算软件,并对3种极限工况下的不同输气量情况进行了可行性试算,进而基于试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网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经验证,软件计算误差满足要求;(2)在M管道某处增设压气站或在某些输气站场配置压缩机组;(3) M管网改进调整后,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多线组合极限工况,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的输气方案。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全国天然气管网早日实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42.
现今国内的数字集群网络发展存在局限性、差异性,还远没有达到“网”状分布的程度,因此,共网数字集群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通过列举共网数字集群系统在龙嘉国际机场和长春雷锋车队的成功应用案例,探讨了我国共网数字集群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聚龙一号"中四层圆盘锥磁绝缘传输线(MITL)的基本理论。在CPIPIC平台上,采用非均匀网格和周期性对称边界条件,建立了"聚龙一号"的四层圆盘锥MITL的三维粒子模拟模型。设置相应的参数并用并行算法模拟得到了该器件中各层在绝缘堆上和MITL中间位置的电流和汇流后的电流,并与理论和实验数据进行相互对比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整个器件在达到磁绝缘状态后具有很高的传输效率,并与实验结果相互验证,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4.
The fracture behaviour and morphologies of high-strength boron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t a constant strain rate of 0.1 s-1 based on isothermal tensile tests. Fracture mechanisms were also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CCT) curves. It is found that 1) fractures of the investigated steel at high temperatures are dimple fractures; 2) the deformation of high-strength boron steel at high temperatures accelerates diffusion transformations; thus, to obtain full martensite, a higher cooling rate is needed; and 3) the investigated steel has the best plasticity when the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is 750 °C.  相似文献   
45.
蔬菜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重金属在受污染的自然环境中又无处不在,而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尤其令人担忧。本文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了广州市郊某垃圾填埋场附近所种植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结果:抽样由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共持续一年,共抽样检测12次,按平均每个月一次的频率,检测结果并未发现有蔬菜超出国家规定的限量值。  相似文献   
46.
随着电力变压器新版能效标准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如何降低变压器的损耗成为各生产厂家面临的主要课题.研发中首次使用宝武钢铁公司生产的低损耗B20R065硅钢片,通过电磁计算、结构设计、工艺制造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试制出SB20-M-2500/10.5新2级能效低噪音节能环保叠铁心变压器,并通过型式试验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也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首先介绍了WTO透明度原则和我国加入WTO后在法律法规翻译方面应承担的义务及履行情况;其次,从法律流程外包(Legal Process Outsourcing,LPO)的概念、内容和特征出发,分析了大数据技术条件下我国政府法律法规译审外包的必要性,并根据大数据应用的可实时性、可解释性、数据准确性稳定性等基本原则,探讨了大数据技术条件下我国政府法律法规译审外包的运行模式及主要举措;最后,讨论了法律流程外包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8.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供热需求并全面落实国家生态保护、清洁供暖、可持续发展等政策,减少城市环境治理的压力,城市供热热源逐步远离城市,形成许多以长距离供暖和大规模供热为特征的长距离供热管线.由于热源和城市的位置关系,长距离供热管线往往会穿越复杂的障碍区域.以富拉尔基发电厂向齐齐哈尔市长距离供热管网项目穿越行洪区段管网作为案例,从管线穿越障碍区域设计、防洪设计及施工便道设计三个方面对供热管网穿越行洪区时的难点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9.
在地震测井施工中,为监测地下检波器的运动特征,需应用三维监测技术。首先从映射几何的角度深入分析OpenGL的三维监测技术,建立OpenGL虚拟场景,然后分析检波器模型内外方位元素的表达,利用三维绘图技术建立检波器的立体模型,最后对所获取的坐标数据进行快速的三维绘图技术处理,形成实时可靠的立体模拟界面。实验结果表明:检波器的方位角模拟精确度能保证在1°以内,满足后期简化数据处理的要求。该技术应用在地震测井中时,具有远程、可靠、无损检测等特点,为操作人员提供直观可靠的观测决策平台,并且结合实际需求能够扩展多种功能模块,可广泛应用于测井过程中方位数据的获取。  相似文献   
50.
郭建  丁继政  朱晓冉 《软件学报》2020,31(5):1353-1373
"如何构造高可信的软件系统"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操作系统内核作为软件系统的基础组件,它的安全可靠是构造高可信软件系统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可靠,将形式化方法引入到操作系统内核验证中,提出了一个自动化验证操作系统内核的框架.该验证框架包括:(1)分别对C语言程序和混合语言程序(C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验证;(2)在混合语言程序验证中,为汇编程序建立抽象模型,并将C语言程序和抽象模型粘合形成基于C语言验证工具可接收的验证模型;(3)从规范中提取性质,基于该自动验证工具,对性质完成自动验证;(4)该框架不限于特定的硬件架构.成功地运用该验证框架对两种不同硬件平台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内核μC/OS-II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利用该框架在对两个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内核验证时,框架的可重复利用率很高,高达到88%,虽然其抽象模型需要根据不同的硬件平台进行重构.在对基于这两种平台的操作系统内核验证中,分别发现了10~12处缺陷.其中,在ARM平台上两处与硬件相关的问题被发现.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不同硬件平台的同一个操作系统分析验证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