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50篇
  免费   11997篇
  国内免费   8130篇
电工技术   876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2207篇
化学工业   16574篇
金属工艺   7570篇
机械仪表   8158篇
建筑科学   8435篇
矿业工程   3850篇
能源动力   3376篇
轻工业   11304篇
水利工程   3078篇
石油天然气   4461篇
武器工业   1384篇
无线电   133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343篇
冶金工业   4721篇
原子能技术   1777篇
自动化技术   17829篇
  2024年   379篇
  2023年   1463篇
  2022年   3326篇
  2021年   4475篇
  2020年   3421篇
  2019年   2692篇
  2018年   2884篇
  2017年   3163篇
  2016年   3047篇
  2015年   4645篇
  2014年   6079篇
  2013年   7205篇
  2012年   8841篇
  2011年   9424篇
  2010年   8832篇
  2009年   8589篇
  2008年   8734篇
  2007年   8449篇
  2006年   7644篇
  2005年   6376篇
  2004年   5049篇
  2003年   4222篇
  2002年   4797篇
  2001年   4236篇
  2000年   2902篇
  1999年   1782篇
  1998年   1009篇
  1997年   841篇
  1996年   755篇
  1995年   656篇
  1994年   482篇
  1993年   365篇
  1992年   288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28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5篇
  1959年   18篇
  195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Incorporating high level of potato flour into wheat flour enhances nutritional values of bread but induces a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lead to the decline of the bread quality. To overcome the barrier, wheat gluten and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 were added into potato–wheat composite flour to improve dough machinability and bread quality.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herm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dough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luten and CMC mitigated the discontinuity of gluten matrix and gluten protein aggregation caused by the addition of potato flour, which yielded a more branched and compact gluten network. The compact three-dimensional viscoelastic structure induced improvements of gas retention capacity and dough stability, making it mimic the machinability properties of wheat flour dough. Bread qualities were apparently improved with the combined use of 4% gluten and 6% CMC, of which specific volume increased by 42.86%, and simultaneously, hardness reduced by 75.93%.  相似文献   
23.
针对软件定义网络中,控制器无法保证下发的网络策略能够在转发设备上得到正确执行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转发路径监控安全方案。首先以控制器的全局视图能力为基础,设计了基于OpenFlow协议的路径凭据交互处理机制;然后采用哈希链和消息验证码作为生成和处理转发路径凭据信息的关键技术;最后在此基础上,对Ryu控制器和Open vSwitch开源交换机进行深度优化,添加相应处理流程,建立轻量级的路径安全机制。测试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保证数据转发路径安全,吞吐量消耗比SDN数据层可信转发方案(SDNsec)降低20%以上,更适用于路径复杂的网络环境,但时延和CPU使用率的浮动超过15%,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4.
赵宏  常兆斌  王乐 《计算机应用》2019,39(1):227-231
针对互联网中恶意域名攻击事件频发,现有域名检测方法实时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词法特征的恶意域名快速检测算法。该算法根据恶意域名的特点,首先将所有待测域名按照长度进行正则化处理后赋予权值;然后利用聚类算法将待测域名划分成多个小组,并利用改进的堆排序算法按照组内权值总和计算各域名小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降序依次计算各域名小组中每一域名与黑名单上域名之间的编辑距离;最后依据编辑距离值快速判定恶意域名。算法运行结果表明,基于词法特征的恶意域名快速检测算法与单一使用域名语义和单一使用域名词法的恶意域名检测算法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1.7%与2.5%,检测速率分别提高13.9%与6.8%,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25.
介绍锚杆应用及常用的拆锚方法,针对现有前混合磨料射流退锚装置存在锚杆拆卸时间长、工人作业环境差、装置部件锈蚀维护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前混合磨料射流退锚改进装置,并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所改进设计装置具有退锚时间短、对工人伤害小、操作简便、部件维护周期长和无需专门配备泵站等特点,对进一步提高锚杆拆除效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韩承强  李建功 《煤矿安全》2015,46(1):54-56,60
针对大倾角易燃厚煤层采煤工作面自燃危险区域范围大、漏风严重、火源点隐蔽性强等特点,根据某矿易燃厚煤层采煤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首先通过对煤层煤样进行氧化升温试验,确定了煤炭自燃预测指标气体,结合对大倾角易燃厚煤层自燃规律的分析,最终确定了自燃预测预报、工作面超前惰化煤体、采空区惰化和火区快速处理技术相结合的煤炭自燃预控技术,有效保障了大倾角易燃厚煤层采煤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27.
韩小蒙 《净水技术》2021,40(z2):84-88,93
厌氧-缺氧-好氧(anaerobic-anoxic-oxic,AAO)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具有高密度的微生物,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 tance genes,ARGs)汇入后可能发生水平转移并向水体释放.因此,文中考察了不同进水流量下AAO反应器在秋季和冬季对ARGs的去除效果及ARGs水平转移过程.监测结果显示,秋季进水ARGs浓度低于冬季,相应的高流量组(high-flow reactor,HFR)和低流量组(low-flow reactor,LFR)出水中sul1、tetX、e rmB、intI1和16S rDNA浓度也低于冬季.秋季LFR出水ARGs浓度高于HFR,冬季两者近似.这反映了季节和进水流量会影响AAO反应器对ARGs的去除.两组反应器在秋季和冬季对不同种类的ARGs对数去除率在0.72~1.85 log.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秋冬季节两组反应器的出水ARGs浓度均低于进水,但是LFR出水中sul1、tetX和blaTEM的相对丰度却高于进水,推测部分ARGs可能发生了向无抗性菌株水平转移的过程.因此,从控制ARGs排放的角度,需对AAO反应器出水进行消毒等处理,以进一步降低ARGs浓度与其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2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数据给存储和传输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数据压缩能够有效减少数据量,方便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无损压缩是一种利用数据的冗余特点进行压缩的压缩方法,解压时可以完全还原数据而不会有任何失真。在研究LZO算法的快速解压原理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压缩算法。该算法通过减少压缩数据中压缩块的数量,降低了解压程序的执行开销。测试结果表明,新算法可实现比LZO算法更快的解压速度。  相似文献   
29.
川西彭州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潮坪相薄储层识别难度极大。围绕如何从复合地震强反射中区分并识别上、下两套储层面临的地球物理难题,采用先“分”后“合”的研究思路,基于实际地层结构及不同储层叠加样式建立正演模型,利用全波场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剖析了不同主频条件下薄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波形差异化分析,从复合地震响应中“剥离”出了两套储层所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变化规律,明确了两套储层在不同频带下的地震识别标志和识别方法,为该区强反射界面干扰下两套薄互层储层辨识机理分析及精准预测奠定了基础。基于不同频带下薄储层辨识机理的分析结果,定性预测了薄储层平面展布,提出了深层潮坪相薄储层识别和预测难题的解决方案,为该区地震资料品质评价、面向薄储层的地震采集技术设计、地震资料处理及薄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