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6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202篇
电工技术   431篇
综合类   267篇
化学工业   602篇
金属工艺   179篇
机械仪表   281篇
建筑科学   488篇
矿业工程   112篇
能源动力   88篇
轻工业   447篇
水利工程   170篇
石油天然气   237篇
武器工业   115篇
无线电   48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5篇
冶金工业   104篇
原子能技术   88篇
自动化技术   46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虚拟仪器是电子测量和计算机测试控制的前沿技术.介绍了一种以检测技术理论为基础,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传感器测试平台,方便实用,更可以将虚拟仪器和测试控制技术引入实验教学.给出了该平台的硬件结构、传感器实验模块具体设计方案,USB通信模块设计,以及在LabVIEW8.20平台上编写的用于观测实验结果的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92.
面向配电网弹性提升的需求响应优化配置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系统供电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与用户相连的配电网易受扰动影响,需加强其供能弹性。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灵活调度需求响应资源,可以提高电网供能弹性。采用基于力学映射模型的多阶段弹性评估模型量化需求响应的优化配置对配电网弹性的提升效果,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该非线性优化问题。最后,以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验证该模型在需求响应配置问题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优化配置方案对配电网弹性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93.
微波波束形成器是相控阵雷达、5G通信基站等射频发射系统中的核心器件。近年来硅基微波光子波束形成器以其带宽大、尺寸紧凑、重量轻、损耗低、抗电磁干扰等优势成为微波光子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从微波光子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出发,总结了近年来应用于微波光子波束形成器的多种集成可调光学真延迟线结构和波束形成网络架构,并介绍了微波光子波束形成系统集成芯片和自动化控制的最新进展,最后对硅基微波光子波束形成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
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即PIP法)制备出3种不同短切碳纤维(C_(sf))体积分数的圆柱形短切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通过高温加热装置和自组装功能的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试件进行高温和动态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冲击压缩试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C_(sf)/SiC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对试件的破坏形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IP法制备的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中C_(sf)分布均匀,在外应力作用下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发生破坏,碳纤维和碳纤维束与SiC基体脱粘被不断拔出。试件的抗压强度随C_(sf)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_(sf)体积含量为21%的试件抗压强度最高,为96.55 MPa。与常温相比,在高温压缩试验中随着复合材料试件平均温度的升高,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破碎后的块度越来越大,整体性越来越好,当温度达到300℃时,C_(sf)体积含量对C_(sf)/SiC复合材料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
目的基于感性工学(KE)原理与方法,以各车型侧轮廓为对象,研究意象认知与车型造型要素的关联性,比较并分析在意象差异下所对应各车型侧轮廓的关键造型特征。方法选取目前市场的15款典型车型为研究样本,收集并筛选获取代表性感性意象词汇,结合语义差分法(SD法)与形态分析法,利用贝塞尔曲线对车身侧轮廓进行了简化并提取其造型特征线,在构建车身侧轮廓评价参考模型基础上,对样本侧轮廓进行直接与间接的量化分析。结论综合语义差分法(SD法)与形态对比分析法,提取影响车型意象定位的关键造型特征,获取用户针对不同车型在侧轮廓特征上的识别程度等级,构建车型侧轮廓特征—感性意象的关联模型,辅助汽车车型造型设计与研究,提高车型造型与用户感性需求间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96.
正计量是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发展起来的。长度计量是其中发展最早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已有象牙制成的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便建立了包括长度在内的计量基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长度计量得到迅速发展。一、长度计量单位——"米"定义的变迁走进位于巴黎的法国档案局,这里保存着最早的公制长度实物基准——"米原器",后人称为"档案米尺"。  相似文献   
97.
本文研制了一套具有串联式余热回收功能的CO2热泵系统,并在标准焓差台中实验研究了不同工况参数对系统低温制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热源余热回收系统(空气热源和电机热源)的性能优于单空气热源系统,双热源模式可以优化系统参数,提高系统制热量与COP,扩大热泵系统低温工作范围。在环境温度为-20℃时系统切换至双热源模式后的制热量及COP分别提高18.9%和5.9%。低温环境下使用双热源模式优势显著,随着室外温度由-5℃降至-20℃,开启双热源模式后制热量的增加率由4.3%增至18.9%,COP的增加率由4.3%增至5.9%。提出低于-5℃的环境温度是使用余热模式的最佳温度范围,为CO2车用热泵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一种基于Dallas公司的新型数字温度传感器DS28EA00的单总线测温系统的设计方案.DS28EA00支持顺序检测功能,允许用户将器件在链路中的物理位置与序列号对应.采用该方案无需进行传统的ROM搜索,节省了RAM开销,进一步简化了基于单总线的应用设计.  相似文献   
99.
基于混合蛙跳算法改进的OTSU遥感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阈值的快速选取和噪声处理对图像分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遥感图像分割过程中阈值快速选取和噪声处理的问题,首次提出一种基于混合蛙跳算法优化改进的OTSU遥感图像快速分割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处理,引入一个邻域的空间和灰度相似测量因子来进行抗噪并且保护图像细节。再以最大类间方差作为混合蛙跳算法适应度函数,通过混合蛙跳算法的局部搜索和全局信息交换来快速确定图像分割的全局最佳阈值。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OTSU图像分割算法及基本遗传算法改进的二维OTSU图像分割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更有效地去除噪声的干扰,算法运算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0.
在电磁波峰焊接过程中,液位波动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如果锡液液位波动大,易造成虚焊等问题,对电磁波峰焊液位波动的实时监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使用液位测量模块、Arduino控制器及计算机组成的非接触液位测量系统对电磁波峰焊的锡液液位波动进行测量,结合虚拟仪器软件LabVlEW将液位波动数值和液位波动曲线可以形象地显示出来,同时对液位波动范围进行预先设置,当超出液位波动设置的最大值或者低于液位波动设置的最小值就会给出警报并及时反馈,从而提高焊接质量.通过实验测量与验证,实验测量的液位波动程度与预期值相符合,且很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