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25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采用sol-gel法成功地合成了超细替代M-型BaTiCoFe10O19,磁粉,先驱体氢氧化物在醇:水=1:1的溶胶溶液中以共沉淀法制得。研究了熔盐Na2CO3和预热处理对粉体的粒子尺寸和粘连度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XRD)分析表明添加5-15N%的Na2CO3分别在900℃烧成2h后得到了纯的BaTiCoFe10O19粉体,粉体的粒子尺寸随熔盐Na2CO3的添加量增大而减小,250-350℃预热处理也使粉体的粒子尺寸显著减小。SEM分析表明粉体为六角片状,粒子尺寸与XRD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2.
采用水热电泳沉积法在SiC–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纳米碳化硅和二硅化钼的复相(SiCn–MoSi2)抗氧化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制备涂层的晶相组成、表面及断面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热温度对制备涂层的结构及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涂层在1 600℃静态氧化行为及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外涂层主要由MoSi2和β-SiC晶相组成。复相外涂层的致密程度、厚度及抗氧化性能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而提高。SiCn–MoSi2/SiC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热震能力,在1 600℃氧化80 h后氧化质量损失为3.6×10–3 g/cm2。复合涂层在1 600℃的氧化失效主要是由于经过长时间氧化后SiO2玻璃膜层不能及时有效填补涂层中的缺陷,涂层中出现贯穿性的裂纹和孔洞导致的。  相似文献   
63.
黄剑锋  杨强  杨婷  曹丽云  吴建鹏 《硅酸盐学报》2011,39(2):182-186,193
以Al(NO3)3·9H2O、正硅酸乙酯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前驱体干凝胶.采用微波水热(microwave hydrothermal,MH)法对该干凝胶进行了处理,并经过煅烧制备了莫来石粉体.借助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表征了合成样品的组成和微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64.
以NH4VO3和Bi(NO3)3 5H2O为起始原料,在无模板剂的条件下,采用微波水热法可控制备BiVO4微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合成溶液的pH值对微波水热合成BiVO4微晶的物相、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水热条件下,pH值为0.1~10.0,温度为160℃时反应1h,均可制备出单斜相BiVO4微晶,并且随着pH值的增加,产物形貌由片状向棒状转变。pH值越接近中性,(040)晶面衍射峰强度越强,吸收边界越向低波长范围偏移,禁带宽度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65.
66.
辛宇  黄剑锋  曹丽云  刘佳  吴建鹏 《硅酸盐学报》2012,40(12):1779-1785
采用微波水热法,分别以氯化锰和硫代乙酰胺为锰源和硫源,以六亚甲基四胺(HMTA)为添加剂合成了γ-MnS微晶球。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HMTA加入量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5mmol HMTA,产物由六方柱变为六方片状,并自组装成球状微晶,随着HMTA加入量的增大,自组装的球体表面逐渐光滑,粒径逐渐减小到2μm,且粒径较为均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六方片自组装的γ-MnS微晶球在300~400 nm处出现了较强的紫外吸收峰,随着HMTA加入量的增加,该吸收峰强度变强,且出现了明显的红移,在光电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以氯化镉和硫代硫酸钠为起始原料采用微波水热法(M-H)制备了CdS微晶球和S/CdS核壳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EDS能谱对制备的CdS微晶球和S/CdS核壳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微波水热条件下,棒状S经自组装而形成直径为20 μm的圆盘核结构,经化学吸附组装,直径为1 μm左右的CdS微晶球吸附于S圆盘核的周围,形成了S/CdS核壳结构;CdS微晶球具有分级结构,是由纳米球组装而成的微晶球.  相似文献   
68.
以SmCl3·6H2O和Na2S2O3·5H2O为原料,采用电沉积法在单晶硅(100)和玻璃基板制备了SmS光学薄膜.采用XRD、AFM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m3 ]/[S2O32-]、溶液的pH值对于薄膜的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m3 ]/[S2O32-]=1:2,控制溶液pH值为4.50以及沉积1h的条件下,可制备出70nm厚单一晶相且表面比较平整的SmS薄膜,薄膜具有(331)方向的取向性.紫外光谱测试表明所制备的SmS薄膜具有290~300nm的紫外吸收特性,薄膜的禁带宽度约为3.6eV.  相似文献   
69.
采用LSS法成功地制备出具有规则形状的SnO2纳米晶,并系统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Sn^4+]离子浓度、水热反应釜填充比等工艺因素对SnO2纳米晶的晶粒尺寸及相组成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纳米粒度分析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SnO2纳米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nO2由直径约为9~11nm的具有规则形状的SnO2纳米晶组成,SnO2纳米晶存在明显的团聚,团聚体的平均颗粒为300nm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升高和[Sn^4+]离子浓度的增加,SnO2纳米晶的晶粒尺寸增大;在50%~70%范围内,水热反应釜填充比对SnO2纳米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0.
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综述了Fe-Al、Ti-Al、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金属间化合物是一种全新的材料,用途十分广泛,它以其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耐磨损等特点,可望成为许多工业部门重要的结构材料,并且已经受到了材料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