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6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研究后浇梁端的受剪性能,设计了不同剪跨比(0.3、0.5、0.8)下,3种不同梁柱界面接头形式(带齿、直缝配弯起钢筋、带齿配弯起钢筋)的6个试件,通过单调静载试验,对其梁端受剪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梁端受剪承载力主要包括混凝土界面摩擦剪力、混凝土齿槽剪力、纵向钢筋销栓作用和弯起钢筋剪力。同时剪跨比和梁柱接头截面形式对后浇梁端受剪承载力都有明显影响。当剪跨比较小(λ0.5)时,混凝土齿槽界面起控制作用;随着剪跨比的增加,混凝土齿槽剪力逐渐减小。同时,齿槽混凝土界面和直缝凿毛界面配置弯起钢筋可以提高接头受剪承载力。根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建立了后浇梁端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式,采用该式计算所得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基本符合,能够较好地反映试验中的后浇梁端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62.
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结合表面分析,研究了再碱化条件下钢筋表面锈层发生还原的可能性,同时采用粉末微电极法研究了铁锈在碱性环境中的阴极过程.结果表明:钢筋及其氧化层在碱性环境中的电极过程都表现出良好的氧化还原性,铁锈的阳极过程表现出2个阶段,但无锈钢筋的阳极过程却表现出3个阶段,锈层氧化物经过电化学再碱化后能够发生不同程度的还原,同时其体积也会相应缩小,再碱化只使腐蚀电位有所正移,但并未使腐蚀电流密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3.
混凝土胀裂时钢筋锈蚀量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屈文俊  张誉 《工程力学》1997,(A02):12-16
混凝土胀裂时钢筋锈蚀损失率的确定,是制定兼容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耐久性极限状态标准的基础。通过简化的弹性力学模式分析,确定了钢筋保护层厚度与钢筋直径的比值和混凝土强度为影响混凝土胀裂时钢筋锈蚀损失率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分布裂缝模型、等效强度准则,设置温度膨胀环进行模拟沿钢筋周边的均匀锈蚀和不均匀锈蚀,建立了混凝土锈蚀胀裂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为混凝土胀裂时钢筋锈蚀损失量的对比量化提供了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64.
65.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木结构开始向大跨、多层方向发展,在荷载作用下连接节点处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内力,而内嵌多块钢板销式连接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且破坏具有较好的延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木结构设计中.介绍了内嵌3块钢板销式连接节点的破坏模式,根据Johansen屈服理论推导了各种破坏模式下其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简要地介绍了实...  相似文献   
66.
预制板上粘贴钢板条桁架对砌体教学楼抗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典型砌体结构教学楼(预制多孔板装配式楼盖)的数值模型。利用有限元时程分析方法,分析房屋在汶川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验证了预制多孔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是砌体结构教学楼倒塌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式加固方法——板底粘贴桁架型钢板条来增强楼盖的水平刚度。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未加固模型与加固后模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板底粘贴桁架型钢板条法对提高房屋结构抗震防倒塌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7.
为了进一步了解外界风压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程度,在已有理论分析和矩形混凝土梁碳化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T型混凝土梁受风影响的碳化试验研究.本次试验对矩形混凝土梁试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解释,对已有风影响混凝土碳化的理论进行了补充.基于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认为,风的漩涡是影响混凝土碳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风加速混凝土碳化对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68.
碳化混凝土再碱化试验效果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文俊  熊焱  张翔 《材料导报》2007,21(5):141-144
通过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验证了混凝土电化学再碱化技术对恢复钢筋周围碱性环境以及腐蚀防护的有效性,得出再碱化过程中电化学作用、电渗作用以及扩散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再碱化是电化学、电渗和扩散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9.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加速了裂缝处混凝土的碳化,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造成影响.分析了裂缝处混凝土碳化特点,在讨论影响裂缝处混凝土碳化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裂缝处混凝土碳化深度的经验计算公式,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裂缝处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随机过程模型,为以承受静载为主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碳化深度的预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混凝土碳化是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之一。再碱化应用电化学和电渗原理,恢复钢筋周围混凝土的高pH值,使钢筋重新钝化,以达到防止钢筋锈蚀的目的。本文分析了碳化混凝土再碱化技术,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公式,通过对碳化混凝土的再碱化试验,确定了计算公式中的待定参数,希望实现对碳化混凝土再碱化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