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6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章从核算缸壁厚度出发,结合探伤检查,分析了裂纹成因,介绍了裂纹处理工艺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2.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文章选取山西地区抗战旧址所在的古村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挖掘古村的内涵,探寻古村的振兴路径。目前,这些古村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其旅游功能单一、旅游产业内容有限,尚未形成以旅游服务业为支柱的发展模式。因此在古村的发展研究中引入旅居养老产业的内容,用以弥补红色旅游的不足。通过融入旅居养老功能,推动红色古村落的产业振兴,推动红色古村的文化回归和文化延续,为同类型古村落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63.
文章以陵川龙岩寺中央殿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该殿建筑特征与宋代官方建筑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山西地区建造时间早于龙岩寺的同形制建筑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判断中央殿建筑特征的传承情况。  相似文献   
64.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古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城镇发展建设的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古建筑遗产成为保护的难点。为更加合理地保护这类遗产及其所处的环境,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归类比较等方法,对这一类型的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方式进行分类总结,并选取典型实例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其类型的保护原则,为同类型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晋商宅院园林是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晋商文化的重要体现。从山西常氏庄园保护和利用入手,阐述如何在缺少相关历史资料和现状破坏较大的情况下,把握务实严谨的设计原则,采用对现存遗址进行实测考古与对晋商传统园林横向类比研究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综合考虑晋商文化和当地风土人情等因素对传统园林形式的影响,并从总平面布局到园林景观设计等各个层面阐释新建常氏静园的设计过程。指出其在改善原有环境时所出现的不合理改建和新建情况,希望能够对优秀传统文化合理保护利用有所帮助,并对传统园林重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介绍已搬迁文物建筑的概念及国内外已搬迁文物建筑的典型实例,围绕搬迁后法兴寺的保护工程展开,先从历史沿革、布局形态、价值判断方面对该文物建筑群进行简要介绍,再从真实性、历史环境、保护和利用、管理和档案资料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此工程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对于广泛意义上存在的已搬迁文物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在方法上的建议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7.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应该从实际文化需求出发。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内容,既要有内涵深刻的构思主题,又要有因地制宜的处理手法,还要有因势利导的后续手段。该文以太原理工大学中西广场为例,主要从设计背景和构思主题,方案设计的过程与手法,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和修正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其整体设计和实施过程。旨在探讨大学校园广场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地与校园文化、地形、景观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适用、经济、美观,使其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赏景效果和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68.
企业家篇     
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风雨兼程。40年间,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用拼搏奋斗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造纸是我国家喻户晓、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但是我国现代造纸业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造纸业在几代造纸人的努力下,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复兴之路。40年来,中国造纸业实现了“两个重要转变”,一个是用民族品牌产品成功替代进口纸,满足了13亿人的民生需求和出口包装的需求;另一个是造纸行业从一个污染的行业走向了一个“绿色、智能”的行业。在国家的政策引导和行业的努力下,造纸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技术装备和环保治理均做到世界领先。  相似文献   
69.
大孔树脂法精制栀子红色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大孔树脂法对栀子红发酵液进行了精制.结果表明,大孔树脂GDX-201对栀子红色素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其精制过程为,栀子红发酵液经离心后,上清液上柱至吸附饱和,先用15%乙醇冲洗去杂,再用含0.5%Na2CO3的55%乙醇洗脱,回收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后,得到栀子红粉末,得率为88.55%,色价可达到95.67(E1%1cm,532nm),比精制前提高了近10倍.  相似文献   
70.
针对平遥古城信仰建筑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重要文化载体受到较大冲击的现状,通过挖掘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空间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归纳其特征,使信仰建筑空间保持自身文化载体的功能,将古城文脉更好地融入城市公共生活,带动区域活化发展。在前期文献典籍研究、实地调研、信息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空间的历史和现状; 分析得出了平遥古城信仰建筑空间在宏观、中观、微观3种不同尺度视角下的文化特征,包含布局特征、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内涵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建议。结果表明:平遥古城信仰建筑在宏观布局上体现出宗法性与合礼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特征,在中观上体现出了亲和性与节点性、实用性与功利性特征,在微观上体现了信仰对象的融合性与杂糅性特征; 所得结论有利于理解中华古代信仰文化,为保护信仰建筑空间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根据,为探索历史城镇的活化发展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