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综合类   5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针对非线性动态系统PID过程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神经元网络辨识的PID参数自适应整定的控制模型和方法。利用过程神经元网络对于动态系统时变输入/输出信号的学习机制,在某种最优控制律下通过对被控对象进行辨识来追踪被控对象的输出对控制输入变化的灵敏度信息,实现参数自适应匹配的PID控制。给出了基于过程神经元网络辨识的PID控制系统结构以及相应的实现机制,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
针对油藏测井解释中的水淹层识别问题,提出一种量子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用量子旋转门更新量子比特的相位,用受控旋转门实现网络的非线性映射功能。网络可调参数为量子旋转门的旋转角度和受控非门的控制参数。基于梯度下降法设计了学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普通BP网络、模糊神经网络和过程神经网络等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43.
基于量子门线路的量子神经网络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量子神经网络模型及算法.该模型为一组量子门线路.输入信息用量子位表示,经量子旋转门进行相位旋转后作为控制位,控制隐层量子位的翻转;隐层量子位经量子旋转门进行相位旋转后作为控制位,控制输出层量子位的翻转.以输出层量子位中激发态的概率幅作为网络输出,基于梯度下降法构造了该模型的学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在收敛能力和鲁棒性方面均优于普通BP网络.  相似文献   
44.
为了提高量子彩色图像的存储效率,提出一种新的量子彩色图像描述方法.在该方法中,像素的位置信息采用多比特量子系统的基态描述,像素的三基色灰度值信息只采用一个量子比特描述,具体描述为该量子比特的相位.利用这种描述方法,给出量子彩色图像的几种简单操作方法,包括像素三基色灰度值的改变、互换,图像位置翻转、置换,设计一种新的量子图像水印的实现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可在将来的量子计算机上执行.经典计算机上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一种基于相位编码的量子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量子位测量的二进制量子遗传算法在用于连续问题优化时,由于频繁的解码运算,严重降低了优化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位相位编码的量子遗传算法.该方法直接采用量子位的相位对染色体进行编码,采用量子旋转门实现染色体上相位的更新,采用Pauli-Z门实现染色体的变异.在该方法中,由于优化过程统一在空间[0,2π]<'n>进行,而与具体问题无关,因此,对不同尺度空间的优化问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以函数极值优化为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搜索能力和优化效率明显优于普通量子遗传算法和标准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46.
47.
为提高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编码的量子粒子群算法。用量子比特的相位描述粒子的空间位置,用Pauli-Z门实现粒子位置的变异。通过研究惯性因子、自身因子和全局因子的关系,提出了全局因子的自适应确定方法。以典型函数的极值优化和样本聚类问题为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普通粒子群算法。  相似文献   
48.
分式过程神经元网络在网络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解决网络流量预测问题,依据函数逼近论中分式的函数逼近性质和拟合能力要远远大于线性函数的性质,以及过程神经元网络对时变函数的非线性变换能力,提出一种分式过程神经元网络模型及其学习算法。实验结果证明,该网络模型对具有奇异值过程函数的柔韧逼近性质和在奇异值点附近区域反应的灵敏性优于一般过程神经元网络,以网络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流量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9.
为提高人工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该文从研究隐层神经元的映射机制入手,提出基于量子比特在Bloch球面的绕轴旋转构造神经网络模型的新思想。首先将样本线性变换为量子比特的相位,并使量子比特在Bloch球面上分别绕着3个坐标轴旋转,旋转角度即为网络参数。然后通过投影测量可以得到量子比特的球面坐标,将这些坐标值提交到隐层激励函数,可得隐层神经元的输出。输出层采用普通神经元。基于L-M(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设计了该模型的学习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在逼近能力、泛化能力、鲁棒性能方面,均优于采用L-M算法的普通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50.
为提高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序列输入的神经网络模型及算法。模型隐层为序列神经元,输出层为普通神经元。输入为多维离散序列,输出为普通实值向量。先将各维离散输入序列值按序逐点加权映射,再将这些映射结果加权聚合之后映射为隐层序列神经元的输出,最后计算网络输出。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设计了该模型学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当输入节点和序列长度比较接近时,模型的逼近能力明显优于普通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