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3篇
电工技术   29篇
综合类   69篇
化学工业   194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38篇
建筑科学   56篇
矿业工程   36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58篇
水利工程   40篇
石油天然气   55篇
武器工业   24篇
无线电   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篇
冶金工业   26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0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Liquid phase oxidation of toluene is an environmental benign route for the production of benzoic acid. In a mm bubble column reactor, the commercial process of toluene liquid phase oxidation was conducted with Co(CH3COO)2&#8226;4H2O as catalyst. The Co2+ concentration [Co2+] was determined by extraction spectrophotometry and hereby the Co3+ concentration [Co3+] was obtained by mass bal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3+] reached the maximum at about 25-30 min. [Co3+]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 catalyst amount at total Co concentration <150 mg&#8226;L-1 of toluene. The conversion of toluene, yield and selectivity of benzoic aci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3+/Co2+]max. A high [Co3+] and a high [Co3+]/[Co2+] ratio are beneficial to the reaction.  相似文献   
82.
梁斌 《山西建筑》2009,35(12):121-122
针对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浇筑无法按常规振捣密实的难点,提出了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的解决方法,并研究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配比设计及施工方法,从而推广自密实混凝土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
利用漏磁方法对某石化公司一个5 000 m.蜡油储罐的底板进行了现场检测,给出了底板的腐蚀状况.漏磁检测、超声波测厚和割板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证实了漏磁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并综合宏观检测结果.分析了该储罐罐底发生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最后依据API 653对维修后的储罐底板进行了完整性评定.评定结果表明,该储罐底板能够安全运行到下一次内部检验时(5 a).  相似文献   
84.
黄勇  梁斌 《焊管》2009,32(11):39-42
分析了埋弧焊焊缝中产生的气孔、夹渣的主要化学成分。从焊剂碱度,机械夹杂物,H20、S、P含量等方面,阐述了焊剂成分对焊缝中气孔、夹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焊管生产时,应尽量采用中性、酸性焊剂,并尽量减少焊剂中的铁屑、油污、锈等机械夹杂物含量,同时应防止焊剂中的S、P偏析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85.
蒋炜  蒲开蕴  梁斌 《工业催化》2004,12(5):48-52
整体式钒催化剂是一种新型催化剂,其内部交联通道通过预埋塑芯并煅烧去除的方法制备。塑芯的引入改变了钒催化剂的制备流程,尤其是热加工程序。通过测定钒催化剂热膨胀率、热重、差热和活性等方法,研究了塑料与钒催化剂共烧过程的共热膨胀和失重效应及对钒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段300~400 ℃,煅烧升温速率应控制在15 ℃·h-1,而塑芯的烧除过程不影响催化剂本身活性。  相似文献   
86.
梁斌  陈书明  刘必慰 《半导体学报》2008,29(9):1692-1697
采用三维TCAD模拟的手段,针对0.18μm工艺下的真实p-n结,研究了偏压、温度、衬底掺杂浓度和LET对辐射诱导的SET电流脉冲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1.62~1.98V的范围内,偏压对电流脉冲的形状有明显影响,而对2ns内的电荷收集总量几乎没有影响;电流脉冲峰值和2ns内的电荷收集总量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温度对电流脉冲峰值的影响更大,而对电荷收集总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典型的现代工艺条件下,衬底掺杂浓度的起伏对单粒子加固性能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电流脉冲的峰值和电荷收集量二者均随着LET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7.
对利用UG软件建立机械电子产品三维设计平台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统一公共环境参数、定制模板、模式文件、建立标准件及公用件库、规范文件命名及目录体系等方面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机械电子产品三维结构设计的工程应用中,明显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8.
蒋炜  杨超  袁绍军  梁斌 《化工进展》2019,38(1):344-364
超疏水表面是材料研究热点,而超疏水金属材料在化工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超疏水金属表面材料在制备方法和实际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浸润模型基础上,重点概括了针对金属构建微纳粗糙结构用于超疏水表面制备的方法,并对包括自清洁、流动减阻、强化换热、抗结冰、金属防腐、油水分离等常见化工领域应用以及新开发的如防垢、滚动造粒、蒸发结晶等新应用方向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规模化绿色廉价快速一步制备稳定高效超疏水金属表面是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9.
民用煤的不完全燃烧是大气中颗粒物及其多环芳烃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评价不同"煤炉匹配"方式对16种优先控制的高毒性多环芳烃(PAHs)排放的影响,研究了烟煤块煤、烟煤型煤、无烟煤型煤和兰炭4种不同燃料在代表性的3种民用炉具(正烧炉、反烧炉和解耦燃烧炉)中的颗粒物(PM)及其PAHs的排放特性。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计算了毒性当量,并与有关文献报道数据进行了对比。在解耦燃烧炉中,烟煤型煤PM和PAHs的排放因子(EF_(PM)和EF_(PAHs))(0.50 g/kg、403.2μg/kg)分别是烟煤块煤(3.65 g/kg、989.6μg/kg)、兰炭(1.08 g/kg、622.3μg/kg)、无烟煤型煤(2.10 g/kg、148.3μg/kg)的13.7%、46.3%、23.8%和42.3%、67.3%、282.3%,除了EF_(PAHs)高于无烟煤型煤之外,EF_(PM)和EF_(PAHs)均明显低于其他煤种;以烟煤块煤为原料,在解耦炉中燃烧的EF_(PM)和EF_(PAHs)(3.65 g/kg、989.6μg/kg)分别是正烧炉(46.58 g/kg,16182.3μg/kg)和反烧炉(6.00 g/kg,11749.4μg/kg)的7.8%、60.8%和6.1%、8.4%,说明炉具燃烧形式对EF_(PM)和EF_(PAHs)的影响大于燃料种类;三种"煤炉匹配"方式(解耦炉+烟煤型煤、正烧炉+兰炭、正烧炉+无烟煤型煤)的EF_(PM)和EF_(PAHs)(0.50 g/kg、1.62 g/kg、1.32 g/kg和403.2μg/kg、1196.5μg/kg、66.5μg/kg)均低于传统正烧炉+烟煤块煤(46.58 g/kg,16182.3μg/kg)以及近年来大部分文献报道的数据(0.68~24.3 g/kg,680~137700μg/kg)。结果表明,炉具燃烧形式和煤质特性均是影响EF_(PM)和EF_(PAHs)的主要因素,但高效的燃烧方式能够大幅降低煤质特性对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影响,通过对炉具的不断改进以及采用合适的"煤炉匹配"技术,能够对我国储量巨大的烟煤资源合理、有效和清洁地利用。  相似文献   
90.
梁斌  白浩隆  冯强  宋华  蓝天  刘新华 《化工学报》2019,70(8):2888-2897
民用煤的不完全燃烧是大气中颗粒物及其多环芳烃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评价不同“煤炉匹配”方式对16种优先控制的高毒性多环芳烃(PAHs)排放的影响,研究了烟煤块煤、烟煤型煤、无烟煤型煤和兰炭4种不同燃料在代表性的3种民用炉具(正烧炉、反烧炉和解耦燃烧炉)中的颗粒物(PM)及其PAHs的排放特性。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计算了毒性当量,并与有关文献报道数据进行了对比。在解耦燃烧炉中,烟煤型煤PM和PAHs的排放因子(EFPM 和EFPAHs)(0.50 g/kg、403.2 μg/kg)分别是烟煤块煤(3.65 g/kg、989.6 μg/kg)、兰炭(1.08 g/kg、622.3 μg/kg)、无烟煤型煤(2.10 g/kg、148.3 μg/kg)的13.7%、46.3%、23.8%和42.3%、67.3%、282.3%,除了EFPAHs高于无烟煤型煤之外,EFPM 和EFPAHs均明显低于其他煤种;以烟煤块煤为原料,在解耦炉中燃烧的EFPM 和EFPAHs(3.65 g/kg、989.6 μg/kg)分别是正烧炉(46.58 g/kg,16182.3 μg/kg)和反烧炉(6.00 g/kg,11749.4 μg/kg)的7.8%、60.8%和6.1%、8.4%,说明炉具燃烧形式对EFPM和EFPAHs的影响大于燃料种类;三种“煤炉匹配“方式(解耦炉+烟煤型煤、正烧炉+兰炭、正烧炉+无烟煤型煤)的EFPM和EFPAHs(0.50 g/kg、1.62 g/kg、1.32 g/kg和403.2 μg/kg、1196.5 μg/kg、66.5 μg/kg)均低于传统正烧炉+烟煤块煤(46.58 g/kg,16182.3 μg/kg)以及近年来大部分文献报道的数据(0.68~24.3 g/kg,680~137700 μg/kg)。结果表明,炉具燃烧形式和煤质特性均是影响EFPM和EFPAHs的主要因素,但高效的燃烧方式能够大幅降低煤质特性对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影响,通过对炉具的不断改进以及采用合适的“煤炉匹配”技术,能够对我国储量巨大的烟煤资源合理、有效和清洁地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