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44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86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9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26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1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2 毫秒
271.
针对低渗透油藏CO_2驱由平面非均质性导致的产液不均、气窜早和波及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分流控制方法改善CO_2驱效果的可行性。根据实际油藏非均质条件,建立了级差为5的平面非均质径向流物理模型及相应的实验流程,模拟五点井网CO_2驱过程,分析定生产压力、低渗优先和低渗高压差三种生产方式下CO_2驱油效果。其中,定生产压力模拟常规井网气驱方式,低渗优先则为调整生产井投产时间,低渗高压差则为平衡井组产液量的生产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定生产压力方式下,注入气沿高渗透方向生产井突破并窜逸,生产井产液量不均衡,模型整体气驱采收率仅为23.11%。而采用低渗优先和低渗高压差的方式,生产井见气时间延长,各生产井产液量增加,采收率分别为42.50%和46.42%。可见,通过生产井的分流控制方法,能一定程度上延缓气窜通道的形成,提高波及效率。分流控制方法操作成本低,有望成为低渗平面非均质油藏CO_2驱油效果的改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72.
氮气泡沫吞吐抑制潜山底水油藏水平井底水锥进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潜山底水油藏渗透率低、裂缝发育和底水锥进及堵剂选择性差等问题,对氮气泡沫控水增油可行性进行评价。在起泡剂优选的基础上,利用依据地质资料设计制作的三维底水模型,模拟底水作用下水平井氮气泡沫吞吐过程,考察氮气泡沫吞吐的控水增油效果及裂缝和注入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无裂缝的低渗透基质模型中,注入优选的氮气泡沫进行吞吐可使含水率降低78.49%,采出程度提高6.85%,氮气泡沫吞吐控水增油效果明显,说明氮气泡沫的注入增加了地层能量,起到了抑制底水锥进的作用;而对于基质-裂缝模型,含水率可降低17%以上,采出程度提高约2%,裂缝的存在直接影响其吞吐增油效果,说明氮气泡沫在此裂缝存在条件下的流度控制能力有限;提高注入压力,可进一步发挥氮气泡沫补充能量的作用,从而保证控水增油效果;采用高强度淀粉凝胶对裂缝进行封堵,可使氮气泡沫吞吐采出程度进一步提高近2%。  相似文献   
273.
不稳定注水广泛应用于非均质油藏的水驱开发,为进一步改善平面非均质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采用与目标油藏对应的径向流物理模型,分析了3种注采方式下平面非均质油藏井组生产井生产动态及采收率,明确了3种注采方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作用机理,并给出3种不同注采方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稳定注水方式可形成不稳定压力场,形成油水交渗及弹性力驱油,改善低渗区域的驱油效果;同步平衡产液量注采方式可改善整体水驱波及效率,并利用不稳定注水提高低渗区域原油采收率,整体采收率较高;异步平衡产液量注采方式可在不稳定注水后,调整注采压差,提高低渗区域驱油效率,同时扩大注入水对低渗区域的波及效率,大幅度提高低渗区域的采收率。实验结果可为目标油藏水驱开发注采方式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74.
PSD非线性修正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文分析了PSD的非线性成因,并根据PSD的非线性特点,提出了一套预先离散标定,再运用双一次插值算法或双二次插值算法对PSD的非线性进行了一定补偿,从而使PSD的B区获得了与A区近似的线性度,故在不增加成本,不改变测量设备的复杂度的情况下,扩大了测量范围,提高了B区的测量准确度及数据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275.
转基因技术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是农业领域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高新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了新动能,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自1996年起,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应用迅猛发展,201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为1.904亿hm2,比1996年增加了112倍。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1996—2018年间产生了2 249亿美元的经济效益,惠及1 600万~1 700万农民,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安全。本文综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现状,详细介绍了美国、巴西、阿根廷、南非、欧盟及中国等具有代表性国家或地区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应用情况,并对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6.
从不合格锂离子蓄电池中直接回收钴酸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一种从不合格锂离子蓄电池正极片中直接回收钴酸锂的新工艺。先将LiCoO2从铝箔上分离开,然后再在高温下除去正极片中的聚偏氟乙烯(PVDF)和碳粉等杂质,得到最后的粉末样品,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对最后得到的样品进行了微观形貌与晶相结构的研究。结果发现,最后得到的钴酸锂中只含有少量的Co3O4杂质,经分析碳和氟的含量分别为0.018%和0.021%。SEM表明,样品表面光滑,颗粒细小均匀。  相似文献   
277.
针对传统湿法冶金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存在含磷废水排放量大、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还原酸浸-沉淀-固相再生回收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新方法。区别于传统氧化酸浸,本研究在浸出过程中加入有机还原剂,将铁元素以Fe2+的形式浸出到溶液中;然后,通过控制pH值制备Fe3(PO4)2·8H2O,以此作为再生LiFePO4正极材料的前驱体,避免了后续混锂烧结过程中Fe3+还原不彻底、再生磷酸铁锂纯度低等问题。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浸出条件,Li+和Fe2+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15%和98.10%。利用氨水调控浸出液pH值,沉淀出形貌为一次片状簇拥成团状结构的Fe3(PO4)2·8H2O前驱体;最后,将Fe3(PO4)2·8H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