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31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33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38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28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5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强激光辐照面的高温原位观测方法,并开展了高速风洞内的激光辐照实验,获得了典型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在超声速切向气流条件下的瞬态烧蚀与破坏行为;此外,基于Horn-Schunck光流法分析了各典型材料的烧蚀特征与质点的运动速度,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法并结合复合材料铺层结构特征获得了瞬时烧蚀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各材料的动态烧蚀行为有很大差异:在切向气流作用下,熔融态钛合金的流动模式从燕尾状转变为羽翼状,而镍基高温合金则呈雨滴状流动。基于Kelvin-Helmholtz机制分析了切向气流作用下不同金属材料击穿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的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特征与编织结构类型密切相关,并且高激光功率密度条件下的抗激光烧蚀性能与碳纤维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332.
为研究煤岩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以及低温处理对煤岩力学和渗流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煤样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以及低温处理后煤样的力学性能和渗流特性。结果表明:当常温煤样骤然进入低温环境中,0~1000 s内声发射信号最密集且强度较大,中后期信号逐渐减少减弱,因此损伤主要发生在前1000 s内,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煤样声发射信号数量和强度都显著增加,信号幅值的分布比例大致相同,表明煤岩与外部环境温差越大,其损伤程度就越高;经过低温处理的煤样在三轴加载过程中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相较于常温煤样都有所减小,减小幅度与处理低温呈正比;经过0、-20、-40℃处理后的煤样,初始渗透率相较于常温煤样分别增长了8.15%、23.46%和74.87%。  相似文献   
333.
唐爽  王亚沙  赵俊峰  王江涛  夏丁 《软件学报》2019,30(5):1532-1546
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待分析的问题,从内部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问题密切相关且信息完整的数据,是企业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基于本体的可视化数据查询系统为不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的终端用户提供了高效获取数据的手段,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现有工作仅采用简单的映射规则,将数据库中的表、字段、外键关系等元素直接映射为本体中的概念、属性和关系,向终端用户暴露了过多数据库设计的技术细节,增加了用户理解的难度,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而通过人工编写映射规则来屏蔽数据库细节,既低效又缺乏通用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推理的终端用户本体查询构造方法.该方法利用本体模型的语义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原有基于数据库简单映射所生成的本体模型基础上注入领域知识,从而优化查询构造流程,使终端用户得以从其更为熟悉的业务知识的视角,而非数据库设计的视角来看待和操纵数据,提高系统可用性;同时,增加了对分组统计的支持,扩展了方法的适用范围.最后,通过对"餐饮前台信息管理"领域真实案例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相对于已有方法,其可用性提高了53.44%,表达能力提高了20.43%.  相似文献   
334.
为研究液氮致裂时间对煤样的力学性能和渗透率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WYS-800三轴瓦斯渗流试验装置及声发射检测系统,对4组不同液氮致裂时间处理的煤样分别进行三轴力学渗流试验并采集声发射信号,对三轴力学渗流试验中各组煤样的力学性能、渗透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描述了声发射信号的特征;根据沸腾换热理论、一维圆柱导热理论、热应力理论分析了致裂机理,计算了不同致裂时间下产生的热应力,通过数据拟合揭示了平均温度降、平均热应力、初始渗透率与致裂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液氮致裂时间对煤样的力学性能产生不同影响,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致裂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泊松比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煤样三轴加载时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的阶段性演化具有明显差异,与力学参数的改变相关。(2)不同液氮致裂时间煤样在三轴加载过程中的渗透率均呈U型变化,煤样的初始渗透率、最小渗透率、试验测得最大渗透率随致裂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致裂30 min时增幅分别为119.05%、437.5%、146.49%;声发射信号在压密和弹性阶段不活跃,主要产生于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致裂后煤样的声发射振铃计数峰值产生于破坏点附近...  相似文献   
335.
近年来,遥感图像场景在监测环境、勘探地球资源及预测自然灾害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量的数据需求推动了遥感图像场景分类的快速发展。尽管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已经在场景分类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性能,但如何对背景复杂、尺度变化剧烈的遥感场景进行有效识别仍然是分类任务中的一个巨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细粒度方法来检测显著区域,并使用全局分支和局部分支将整体和局部联合起来,分别从整幅图像和关键区域提取全局特征和局部关键信息。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基于ResNet18模型在三个公共遥感图像场景分类数据集上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准确率优于大多数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336.
王玉珺 《中国宝石》2023,(4):122-127
玉雕作为我国的传统技艺,文化内涵丰富,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但是,高素质玉雕人才的缺乏是目前行业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玉雕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7.
碱湖型页岩油资源前景广阔,但因多源混积使得其储层不同于经典页岩油储层,“甜点”储层的成因异常复杂。碱湖型页岩油“甜点”的研究是陆相页岩油亟需补充的内容。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全岩X射线衍射和地层微电阻率成像(FMI)测井等资料分析,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型页岩油开展了“甜点”分类与主控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主要矿物成分和含量可将风城组的碱湖沉积划分为7类细粒沉积岩,按页岩油赋存的岩石类型可将“甜点”分为混合型、内源控制型、陆源供给型3种类型。混合型“甜点”主要受岩石结构、有机质丰度、裂缝和溶蚀作用等因素综合控制;内源控制型“甜点”主要受岩石成分、裂缝和溶蚀作用等因素控制;陆源供给型“甜点”主要受岩石结构、矿物成分和溶蚀作用等因素综合控制。三类“甜点”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呈规律性展布,分别分布在玛湖凹陷前陆斜坡浅湖区、前陆凹陷深湖区、陡坡与深湖过渡区。混合型“甜点”是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型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338.
为了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以及课业考核方法 6个方面对《模具专业综合实践》进行课程改革。经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方案将模具设计与制造融于一体,有利于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39.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阐述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行产教融合的具体措施,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质量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突出工程应用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40.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构建了碳纤维氧化表面及其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模型。系统研究了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演变与碳纤维表面张力的作用关系,构建了碳纤维的不同氧化表面增强的环氧树脂模型,并进一步升温固化,获得最终的热固性复合材料。揭示了不同碳纤维表面化学结构对复合材料的剪切、拉伸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和—COOH的含量提升有利于碳纤维表面能的提高,这主要归因于—C=O双键可弥补—C=C—破坏损失的表面共价键能,也提高了表面非键相互作用能。此外,一定含量含氧官能团的引入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过量的含氧基团则削弱了力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0.69 A/m2时,对应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剪切应力、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为最优,进一步提升的电流密度使得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