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6篇
  免费   817篇
  国内免费   622篇
电工技术   86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844篇
化学工业   1791篇
金属工艺   802篇
机械仪表   1054篇
建筑科学   1376篇
矿业工程   627篇
能源动力   236篇
轻工业   1232篇
水利工程   479篇
石油天然气   647篇
武器工业   162篇
无线电   11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68篇
冶金工业   511篇
原子能技术   145篇
自动化技术   1619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408篇
  2018年   468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779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687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597篇
  2008年   591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370篇
  1998年   322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316篇
  1995年   259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8篇
  1966年   7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以体育馆的悬挑曲面屋盖为研究对象,基于风洞试验测试了三种不同倾角屋盖的风压特性,对比分析了屋盖倾角对风压分布及平均、极小风压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屋盖倾角变化对其平均和极小风压系数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受锥形涡或分离、再附流影响的屋盖局部区域,但风压变化规律受测点的相对位置、屋盖跨度、初始倾角等影响;三种不同倾角屋盖的最不利风压系数极值均位于屋盖角区前端,屋盖倾角渐次增大后的模型M2、M3,其最不利平均风压系数极值较模型M1分别增大7.1%、13.8%,最不利负风压系数极值较模型M1分别增大15.0%、11.0%;受锥形涡分离再附主导影响的屋盖角区,随屋盖倾角增大,其迎风边缘与再附区的风压系数整体上变化趋势一致,即最不利平均风压系数逐渐增大,最不利负风压系数先增大而后少许减小;受分离流或再附流主导影响的其他屋盖区域,其最不利平均、负风压系数随屋盖倾角变化的规律性较差,需分区单独分析。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探索加载速率对裂隙岩体强度规律及变形特征的影响,分析加载速率与裂隙倾角复合因素影响下裂隙岩体破断响应规律,室内制备含不同倾角裂隙类岩石试件,基于RMT–150B对其进行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加载条件下,裂隙体峰值强度对应应变值与加载速率呈负相关性;相同裂隙倾角下,裂隙体峰值强度呈现出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的规律;相同加载速率下,裂隙体峰值强度受控于裂隙倾角,在裂隙倾角为15°时出现最小值;裂隙体弹性模量同时受裂隙倾角和加载速率的影响,并随裂隙倾角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并趋近于一个常数。为弥补室内试验测试技术在反映裂隙体微观形态上的不足,运用PFC2D数值计算平台,基于平直节理接触单元构建裂隙体数值分析模型,设定与室内试验测试环境相同的边界条件,对比完整试件变形破坏特征数据,标定数值模型细观力学参数;数值模拟试验发现:裂隙体峰值强度与裂隙倾角及加载速率之间的关系与室内试验测试结果相吻合;同时获得数值模拟试验过程中的裂隙尖端应力响应规律,发现15°时裂隙尖端应力集中现象最显著。  相似文献   
993.
为对海底隧道沉管未铺设基础进行后注浆处理,研发一种具备超低强度高流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注浆材料。通过研究增粘剂掺量、胶凝材料用量、掺合料种类及掺量、水胶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流动性、水下不分散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了超低强度高流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这里以厦门市湖滨北路市政提升工程路缘石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该路缘石改造工艺的特点,着重介绍了本项目缘石改造的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希望对同类缘石改造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预应力UHPC梁的力学性能及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一片大尺寸T梁的弯曲试验,获得了试验梁从加载到破坏全过程的主要结果。利用现有研究成果,考虑UHPC材料的受拉性能影响,给出了修正的受拉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建议了极限状态下截面应力应变分布模式,由此改进了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并获得了相应结果。分析结果很好地预测了试验梁的荷载-位移曲线及极限承载力大小;基于平截面假定,考虑UHPC材料的非线性性能,编制了UHPC梁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程序,理论分析和程序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了预应力配筋率及张拉应力大小,以及高跨比对结构抗弯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为UHPC梁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预应力UHPC梁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变形性能,其开裂弯矩可按我国桥规公式计算,并宜考虑UHPC的受拉塑性;UHPC的受拉性能对其抗弯承载能力有贡献、但不大;适当增加预应力筋面积,可充分利用UHPC的超高抗压强度,并能有效提高UHPC梁的开裂弯矩、极限承载能力大小。  相似文献   
996.
桥梁发生损伤时最直接的体现方式是出现裂缝,损伤裂缝的简化方法是多样的,导致有多种的损伤模型。介绍了对应不同的损伤简化模型的基于固有频率的损伤识别方法。为验证损伤识别方法的有效性,需对传感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时频分析,以获得后续数据分析所需的频率,总结了损伤桥梁各种时频分析方法的适用情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以期望为后续研究基于固有频率的损伤识别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分析了消防维保监督的现状,针对维保监督分级监管的需求,提出了消防行业维保监督工作流处理模式设计方案,并在移动客户端进行实际验证使用。结果表明,通过移动客户端逐级上报处理结果,极大地提高了维保监督分级监管效率,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8.
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建设,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钢结构应用形式,具有立体感强、受力体系稳定、跨度面积广等特征。随着社会建筑范围逐步拓展,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网架施工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基于此,结合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网架相关理论,对双曲面大跨度钢结构网架施工应用要点进行分析,为我国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完善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形式,预制剪力墙内的竖向钢筋采用搭接连接。为研究这种新型预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完成了8个足尺剪力墙试件的拟静力试验,主要模拟不同剪跨比下的内墙和外墙。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型预制剪力墙,其承载力、刚度、破坏模式、耗能能力等性能与现浇试件一致,可以按照与现浇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对新加坡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剖析,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过程、方法和措施三个维度系统总结新加坡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经验。并基于上述讨论,分析其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中对于我国质量监管的启示,包括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模式、制定统一的质量评价方法以及完善质量监管保证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