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直流超超临界锅炉中间点温度控制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总结调试经验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华能玉环电厂、国电北仑三期工程超超临界直流锅炉中间点温度的控制策略、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修改.实际运行表明,策略改进后的中间点温度控制能够有效保证锅炉的过热汽温、金属壁温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62.
超临界机组高加出系工况控制策略的完善及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建机组中大部分以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直流机组为主,对机组自动化水平和安全性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针对600 MW超临界机组的特点,对高加出系后给机组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详细分析,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措施,使系统能满足高加出系时的机组正常安全运行要求,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3.
为了提高钛表面的生物活性,利用微弧氧化工艺分别在普通粗晶钛和表面高能喷丸细晶钛上制备了多孔TiO2氧化层。经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喷丸钛表面形成厚度40μm,直径100~200nm的等轴晶结构层。利用扫描电镜(带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对氧化层表面形貌、成分和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能喷丸钛的表面生成的氧化层中含有α-Ca3(PO4)2相且钙磷百分含量提高。在粗糙的高能喷丸钛表面,微弧氧化速度在不同位置有所不同,氧化层与基体形成微机械咬合,基层结合力提高。  相似文献   
64.
^99Mo-^99Tc^m发生器是当今核医学使用最为广泛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利用^98Mo(n,γ)^99Mo法制备^99Tc^m发生器,制备工艺简单,不存在复杂的放射性三废处理和高浓铀回收等难题,且投资少、生产成本低、价格比较便宜,缺点是^99Mo比活度较低,无法用以制备高活度发生器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65.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氧化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Fe3O4粒子,并用柠檬酸三钠为表面活性剂包覆制备纳米Fe3O4粒子,同时利用包覆磁性粒子制备水基纳米磁性液体。对两种方法制备的纳米Fe3O4粒子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在包覆前后等电点的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Fe3O4粒子平均粒径约为20 nm且分布比较均匀,表面活性剂包覆后,等电点由原来的pH=6.70移向pH=2.35,证实了Fe3O4粒子表面被柠檬酸离子所包覆,且制得的磁性液体的稳定性比较高;而氧化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粒径分布是从几十纳米到上百纳米,制得的磁性液体出现很明显的团聚。  相似文献   
66.
W火焰锅炉燃用无烟煤时,即使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其产生的NOx质量浓度仍可高达700~1 200 mg/m3。因此,其超低排放路线往往是“SNCR+SCR”联用。SNCR投资及运行成本高,且“SNCR+SCR”联用时,氨逃逸极易超标并导致空预器堵塞。某电厂2台330 MW的W火焰锅炉采用SCR分区混合动态调平技术及加装催化剂的方案对其SCR系统进行改造。测试结果表明,改造后,2台机组SCR均可达到超过94%的超高脱硝效率,且氨逃逸体积浓度均稳定控制在2 μL/L以内,出口NOx分布均匀性良好,实现了NOx超低排放,省去了1 400万元的SNCR投资及每年760万元的运行费用。相对改造前,脱除等量的NOx氨耗量下降了约19%,空预器差压长周期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67.
高分子3D打印材料和打印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3D打印技术亦称为增材制造,是基于三维数学模型数据,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与传统材料加工技术相比有许多突出的优势,吸引了国内外工业界、投资界、学术界、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目前制约3D打印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打印工艺和打印材料。高分子聚合物在3D打印材料中占据主要地位。介绍了当前3D打印常用的高分子材料(热塑性高分子和光敏树脂)和与之相适应的打印工艺(FDM、SLS、SLA、Polyjet等),并对它们的特性和优缺点进行了评述,讨论了这些3D打印材料和工艺的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68.
关富僳  吴发名  罗志  姚强  廖亚斌  李洪涛 《爆破器材》2021,50(4):40-47,53
在土石坝筑坝材料的爆破开采过程中,准确预测岩体爆破块度并进行块度控制,可保证土石坝的填筑质量。结合长河坝工程的过渡料现场爆破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影响爆破块度的主要因素,以此选取孔距、不均匀系数等分别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输出参数,并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了预测爆破块度的GA-BP模型。该模型的工程应用结果显示,不均匀系数Cu、曲率系数Cc、分形维数D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918%、8.862%、2.867%,且预测级配曲线的线形及走向均与实际结果较为接近,表明预测效果良好。对比GA-BP模型与BP网络的预测结果发现,GA-BP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更小,表明总体上GA-BP模型优于BP网络。  相似文献   
69.
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对活性污泥进行盐度梯度驯化培养,研究不同盐度条件下活性污泥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COD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氨氮去除率在盐度小于12 g/L的条件下经过驯化能够稳定80%左右,盐度为6 g/L时氨氮去除率最大达到89.99%;当盐度超过12 g/L时,系统对氨氮的去除受到明显抑制,氨氮去除率在盐度为18 g/L时仅为42.46%。盐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较COD去除率的影响更大。经过50余天的培养,污泥的MLSS的质量浓度从3.12 g/L增大到了5.43 g/L,污泥容积指数从90.06 m L/g下降至38.31 m L/g,污泥沉降性能变好。  相似文献   
70.
液压泵脉动式的流量输出流经管路后会产生压力脉动,采用液压脉动衰减器能衰减液压泵出口的压力脉动.通过改变自身参数来适应随时改变的压力脉动的随动液压脉动衰减器成为研究的热点,随动液压脉动衰减器能够精确有效衰减系统的压力脉动,使液压脉动衰减器的衰减性能发挥到最大化.重点介绍了现有的随动液压脉动衰减器的结构、设计方法和原则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