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1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氨基酸类绿色酸洗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基酸类缓蚀剂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价格低、纯度高等特点,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绿色缓蚀剂.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氨基酸类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它们的缓蚀作用机理,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绿色清洗——专业清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绿色清洗近年来已成为国外清洗界的热点领域,绿色清洗正在成为专业清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介绍了绿色清洗的定义及其绿色清洗产品和绿色清洗方法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33.
采用电化学阻抗与能谱图研究了钼酸盐复合缓蚀剂在天然海水中的缓蚀机理。阻抗谱表明,该缓蚀剂通过增大金属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而降低电化学腐蚀速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钼酸盐复合缓蚀剂在海水中的碳钢表面主要形成了Fe3O4、Fe2O3,以及三价铁与钼酸根和缓蚀剂中有机成分形成的有机铁络合物。能量谱(EDS)测试结果表明,添加了钼酸盐复合缓蚀剂的碳钢表面膜中钙元素含量很低(0.08%),表明缓蚀剂中具有阻垢性能的有机瞵酸盐(HEDP)和葡萄糖酸盐对海水中的Ca2+起络合分散作用,阻止了钙盐在金属表面的沉积,这也表明该缓蚀剂具有缓蚀性能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34.
叙述了海水及模拟海水中各种有机类铜缓蚀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有机类铜缓蚀剂的缓蚀机理机理,并展望了铜缓蚀剂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认为应加强现有缓蚀剂品种的复配技术、加药顺序和绿色环保型缓蚀剂研究.对合成新型的有机铜缓蚀剂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5.
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以苯酚、一氧化碳和氧气为原料,用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苯酯(DPC)用的均相络合物催化剂和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6.
离子液体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液体即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呈液态的完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作为环境友好和“可设计性”溶剂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具有熔点低、蒸汽压小、酸性可调及良好的溶解度、粘度和密度等特点。综述了离子液体的组成、分类、性质、制备和纯化,就离子液体在电池技术、电合成、电沉积、电容器等电化学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加以阐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海水中紫铜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及表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扫描电镜和XPS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苯并三氮唑(BTA)及其复合缓蚀剂对海水中紫铜的缓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BTA与柠檬酸钠之间存在很好的协同效应,当BTA浓度为2mg/L,柠檬酸钠浓度为20mg/L时,缓蚀率达到96.0%,腐蚀速率为10μm/a。极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BTA与柠檬酸钠复合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扫描电镜和XPS能谱分析表明,体系中添加了BTA和柠檬酸钠复合缓蚀剂后紫铜表面光亮,基本没有腐蚀;且在试片表面形成了Cu_2O、Cu(Ⅰ)-BTA和Cu(Ⅰ)-络合物的非水溶性保护膜,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紫铜在海水中的溶解腐蚀。  相似文献   
38.
HCl溶液中氨基酸复合缓蚀剂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半胱氨酸、蛋氨酸对盐酸介质中碳钢的缓蚀作用.失重实验结果表明:半胱氨酸、蛋氨酸的用量为800 mg/L时,对碳钢的缓蚀率仅分别为66.61%和62.44%.与蛋氨酸相比,半胱氨酸与环烷基咪唑啉季铵盐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组分质量比为1∶1,总用量为1 600 mg/L,缓蚀率达到91.050%...  相似文献   
39.
The support of catalyst for the direct synthesis of diphenyl carbonate (DPC) by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reaction was prepared by the sol-gel method. Compared with activated charcoal, molecular sieve, porous ceramics, hopcalite, the support prepared by the sol-gel method has higher activit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upport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show that the mare crystal phase is Co2MnO4 and the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 is about 40 nm.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synthesis of the support were determin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u, Mn, and Co is the fir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yield and selectivity of DPC. Temperature of calcination is the second on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are: molar proportion of Cu, Mn, and Co being 1 : 1 : 1, temperature of calcination 700℃, drying at 100~C, temperature of water bath 85~C. The yield and selectivity of DPC in the process can reach 38% and 99% in the batch operation, respectively. The copper cobalt manganese mixed oxides chosen as the support contribute more to the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than the sol-gel method.  相似文献   
40.
将铝离子与一种或多种添加剂复配成新型铝系复合缓蚀剂,在1%的氯化钠溶液中,其缓蚀率最高可达78%;用铝系复合缓蚀剂对含盐体系中的碳钢进行预膜处理,然后再用SN进行封闭处理,碳钢缓蚀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