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2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32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58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针对行人重识别场景复杂引起的局部特征不对齐,以及在背景杂乱情况下难以提取出具有不变性行人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体姿态估计算法和相似度矩阵引导的多尺度融合网络。网络引入姿态估计算法构造对齐的行人特征,通过多分支结构将低层局部特征和高层全局特征进行融合提升网络的表征能力;此外特征相似度矩阵将全局特征分割出相似度引导的背景、前景分支,再利用区域级的三元损失函数,提取出对复杂背景鲁棒的行人特征。在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和MSMT17四个主流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均能达到甚至超过当前主流算法的水平。在最具挑战的MSMT17数据集中,与目前精度领先的算法相比,首次命中精度提高了1.4个百分点,平均精度均值提高了3.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22.
HX井是长庆油田页岩油某平台部署的一口水平段超5 000 m的三维水平井,完钻井深7 339 m,水平段长5 060 m,创造了新亚太地区陆上油井水平井水平段最长记录。该井超长水平段一次上返固井存在水泥浆流动摩阻大,施工压力高,易携砂堆积憋堵环空等难点。通过研发低摩阻水泥浆体系实现了该井的顺利实施。其中1.35 g/cm3耐压领浆的摩阻较常规膨胀珍珠岩领浆降低20.39%,1.78 g/cm3尾浆较常规过程中高强韧性尾浆摩阻降低27.75%,该体系保证了水泥石的致密性从而提高了水泥石的胶结质量。通过软件模拟优化施工参数,最终该井实际顶替最大施工压力为28 MPa,较同区块水平井平均施工压力降低6 MPa,碰压施工压力降幅达17.6%,有效降低了漏失风险,进一步提升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323.
蒋敏 《陶瓷》2023,(11):157-158
中国的传统美术一直都崇尚着一种独特的简朴之美,这是一种通过日常生活不断积累所提炼出来的生活的智慧,在简朴的背后,是对设计简洁的追求,是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在紫砂壶艺术创作中,类似的简朴贯穿始终,当代紫砂壶艺在创新中不断前行,同时也保留着这种根植于民族性的美好特质。笔者通过紫砂光器《致四方》壶的创作,可以让人们发现简单造型背后的简朴之美。  相似文献   
324.
针对当前一些图像拼接算法中特征点数量不足、错位和重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线配准和超像素分割的图像拼接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线特征,丰富了图像特征,增加了特征点数量,并与映射关系和几何约束相结合,提高匹配精度;采用超像素分割代替传统的网格划分,保护了图像内容,提高了单应性的准确性,改善了错位和重影。主观效果和客观指标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25.
在我国努力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建筑热工学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以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和重庆大学的建筑热工实验室为例,对比了两个实验室在硬件设施、人员配置和日常运行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实验室建设在本硕博、博士后和青年教师等各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重庆大学建筑热工实验室已具备较好基础条件,但与世界一流实验室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此外,研究发现建筑热工实验室对博士生和青年学者的研究工作有明显支撑作用,但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显著。研究结果建议,未来我国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应适当增加建筑物理实验教学课时,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开放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