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无线电   1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量机器类终端(或MTC终端)同步入网时,其业务呈现瞬时突发性,这使得基于齐次或复合泊松假设的多信道S-ALOHA稳态性能分析办法难以直接应用。该文以第i个随机接入时隙内第j次进行随机接入的用户数Mi(j)作为状态变量,提出了一种沿Mi(j) 的j方向迭代进行多信道S-ALOHA暂态性能分析的办法及其近似形式。该迭代办法可建立第i个随机接入时隙内第j次进行随机接入的用户数与第x个随机接入时隙内新到用户数的直接关系(其中xi),也可给出接入时延概率密度函数、概率分布函数和均值的求解办法。以3GPP MTC业务参考模型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迭代办法及其近似形式的有效性。相关研究可为承载网络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分析了双向HFC网的反向漏斗噪声的来源、形成机理和频谱特点等,目的是找到降低漏斗噪声的具体措施,以提高上行信道的容量。  相似文献   
23.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TDRSS)中,通道间群时延失真是影响TDRSS地面数字多波束形成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介绍了群时延的概念和表达式,以及TDRSS信道的群时延失真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最小相位系统的系数和复倒谱系数之间的关系,设计了满足仿真要求的线性群时延滤波器,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包中建立了多路群时延失真信道模型,针对QPSK信号在多路群时延失真信道特性下的误码性能进行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最大群时延失真分布情况相同时,通道数对TDRSS误码率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
多姿态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领域的难点之一,针对该问题提出的很多效果较好的算法都有其局限性,不能适应人脸状态多变的特征。在局部线性回归算法(LLR)的基础上,对人脸进行归一化校正,并通过引入一个局部常量因子,对不同水平旋转角度的侧脸进行姿态估计得到其正脸。改进后的LLR算法对人脸识别率有较大改善,这表明采用局部常量化和线性化分析,可以较好地弥补侧脸到正脸变换的非线性信息丢失。  相似文献   
25.
在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中,由距离多普勒或时频分析方法得到的ISAR图像方位向仅是目标的多普勒频率分布,不能反映目标的真实形状,需对ISAR图像进行方位定标。该文提出一种快速的ISAR方位定标方法来估计目标的旋转角速度(RAV)。首先,该方法利用高效的伪逆极坐标快速傅里叶变换把两幅不同时刻ISAR图像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沿极角的平移运动。然后,在极坐标域定义了一种新的积分相关代价函数来粗估目标的RAV。最后,通过采用二分法估计得到最优的RAV,进而实现ISAR方位定标。相比于现有方位定标算法,所提方法避免了插值操作带来的精度损失和高计算复杂度问题。计算机仿真和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讨论了码移键控(CSK)基本原理、基于数字匹配滤波器(DMF)的快速捕获结构和用相关乘法器代替数字匹配滤波器的快速捕获结构,并对CSK系统的接收性能进行数学分析,得到了数据码错误率公式。  相似文献   
27.
用FPGA实现数字下变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接收信号的数字化、软化的实现中,数字下变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下变频的组成结构,然后详细分析了数字下变频的工作原理,描述了在实现数字下变频时,设计方案所采用的高效滤波器——CIC滤波器和多相抽取滤波器的结构和原理。最后,用通过Simulink对数字下变频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在仿真的基础上使用Insigllt公司的FPGA开发系统,用测试电路实测了数字下变频的性能。  相似文献   
28.
对基于数字匹配滤波器(DMF)捕获系统在非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捕获性能进行了深入讨论,利用状态转移图推导出单次驻留判决方式时平均捕获时间的表达式。对平坦慢衰落信道和快衰落信道下的平均捕获时间进行了数字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无论信道是否存在衰落,基于DMF的捕获系统都具有很快的捕获速度;基于DMF的捕获系统在衰落信道下的捕获性能明显要比非衰落信道差;衰落速度越快,平均捕获时间就越长,系统的捕获性能就越差。因此当信道存在非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可以在接收端采用分集接收(比如空间分集)来改善系统的捕获性能。  相似文献   
29.
针对频谱资源中授权频段因信道质量和信号干扰等因素导致的感知频谱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大规模天线空间信道控制的频谱感知资源分配方式.通过波束成型技术使主瓣波束对准期望用户,而在干扰源方向放置零陷,可有效地抑制对次级用户的干扰,并确保次级用户对感知频谱的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仿真结果显示,在信噪比为5 dB和10 dB时,所提方案的谱效率(系统吞吐量)优于其他策略.  相似文献   
30.
谭晓衡  谢朝臣  郭坦 《电子学报》2018,46(3):582-588
针对无线通信异构网络切换中最优接入网的选择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解决在两个网络间选择切换,而对于未来5G(5th Generation)通信系统中超密集网络的切换问题研究较少.本文就研究了5G无线通信系统中超密集异构网络的选择切换.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感知贝叶斯决策的联合垂直切换方式,该方案通过选择超密集异构接入网络的最优切换概率从而解决超密集网络切换问题.通过对移动用户(mobile station)从宏基站进入超密集服务小区,以及在小区内和小区间移动的不同场景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决策方式能够准确地选择要切换的网络,因而该方案能够适用于超密集网络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