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9篇
电工技术   32篇
综合类   99篇
化学工业   49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37篇
建筑科学   173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48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64篇
石油天然气   21篇
无线电   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8篇
冶金工业   26篇
自动化技术   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了使辉钼矿石灰焙烧法能在工业上应用,很有必要查明其按何种反应式进行,生成物是什么,通过热力学计算、热分析、物相分析和X光衍射的研究,确定了(1)辉钼矿或硫化钼混以石灰焙烧是一个放热反应。在400~600℃间,有氧存在时,按下列反应式进行:NoS_2+3Ca(OH)_2+9/2O_2=CaMoO_4+2CaSO_4+3H_2O↑+△Q反应速度是较快的;(2)反应生成物是钼酸钙和硫酸钙;(3)在石灰和氧充分供给时,生成物的量主要取决于焙烧温度,在650℃时,钼和硫的转化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2.
在B.P.Bazant等人提出的混凝土微平面本构模型M2的基础上,将微平面上的应力分解为体、偏、剪三个分量,与原有模型定义的微平面各分量应力-应变关系不同,通过分析各个分量的物理意义,定义了相应的应力-应变关系函数,即理想弹塑性函数。引入了破断应变的概念,当微平面应变达到破断应变后应力减为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钎维微平面模型,使得模型可以考虑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加强作用,并对已有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微平面本构模型能够较好模拟混凝土应力软化段,初步验证了本文所建议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3.
根据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较大变形和裂缝扩展能力的特点,建立了钢纤维混凝土环向伸长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将弹性力学理论、虚拟裂缝理论与钢纤维混凝土软化模型相结合,提出了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黏结强度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同时分析了相对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钢筋直径之比)、裂缝数量和钢筋直径对相对黏结强度(黏结强度与钢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之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相对黏结强度处于塑性状态解和部分开裂弹性状态解之间;钢纤维体积率在0.5%~1.5%时,随着黏结试件相对保护层厚度的增大和裂缝数量的增多,相对黏结强度增大;随着钢筋直径的增大,相对黏结强度减小。但当裂缝数量大于5或钢筋直径大于32 mm,裂缝数量和钢筋直径的变化对相对黏结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4.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地下土层分布及不良施工条件无法准确预见,给桩基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对干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分析,结合工程实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各类常见施工难点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5.
大兴安岭塔源地区广泛出露一套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文章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U-Pb年代学研究。确定塔源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为钙碱性过铝质的中酸性火山岩,稀土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右倾分布特征,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Sr、P、Ti等高场强元素,初步认为火山岩主要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火山岩底部英安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4.6 Ma,结合前人获得顶部流纹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128.7 Ma,表明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其可能是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之后的后造山阶段产物。  相似文献   
46.
基于自主设计的圆台模具淬火实验平台,研究高强度7075-T6铝合金在HFQ温成形过程中的瞬态传热规律。通过Beck非线性估算法(Beck反算法)获得界面换热系数(IHTC)在不同因素下(包括合模压强与表面粗糙度)随温度变化的瞬态换热规律,并分析各因素对IHTC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Beck反算法在计算瞬态换热系数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7075-T6铝合金与模具界面的瞬态换热系数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当压强增大到80 MPa时,瞬态平均换热系数IHTC趋近于3375 W/(m~2?K)。进一步,表面粗糙度也会影响7075-T6铝合金温成形过程的IHTC,当粗糙度大于0.57μm并小于0.836μm时,IHTC随粗糙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小,当粗糙度小于0.57μm或大于0.836μm时,IHTC值均随粗糙度的增大而缓慢减小。  相似文献   
47.
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性能及其关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贴应变片的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局部黏结试件的拉拔试验,研究钢筋与不同强度钢纤维混凝土的黏结性能。通过对实测钢筋应变的分析,建立了以三次多项式表达的黏结应力分布函数,得到了各级荷载作用下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黏结应力和相对滑移沿黏结区段的分布,进一步分析了钢纤维和混凝土强度对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钢纤维的体积率和混凝土强度的增大,黏结试件加载端附近的黏结应力提高,黏结应力极值总体向加载端靠拢;同时,加载端与自由端的滑移减小。最后,提出了能够较好反映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受力过程的黏结-滑移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48.
通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FRP布种类、层数、宽度、粘贴方式和锚固措施等因素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板底粘贴CFRP布和高强GFRP布均可明显提高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的受弯承载力和纵筋屈服后刚度。当采用横向粘贴1层U形CFRP布条作为端部锚固措施时,所有加固单向板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跨中弯曲裂缝引起的剥离破坏。当FRP布宽度和层数相同时,采用CFRP布加固效果优于高强GFRP布加固。与对比试件相比,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试件的位移延性略有降低。高强G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的位移延性优于C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FRP布的粘贴方式对FRP加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的位移延性也有影响,单层FRP布加固单向板试件的延性较好。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构件受弯破坏模式的判别方法,验证了已有文献和GB 50608-2010《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中给出的跨中弯曲裂缝引起的FRP剥离应变计算公式对FRP布加固混凝土单向板的适用性,建立了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9.
通过系统试验,研究了聚合物改性剂、硅烷偶联剂、减缩剂及消泡剂对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凝结时间的影响。发现聚灰比(聚合物水泥含量比)与偶联剂、减缩剂及消泡剂掺量均对水泥砂浆的凝结时间影响显著: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凝结时间较普通水泥砂浆有所延长,且随着聚灰比的增加而增大,但增长程度越来越小;随着3种外加剂掺量的增加凝结时间均表现出增大的现象,但增长速率随聚灰比的增加而减弱,聚灰比的影响程度高于外加剂;无水酒精作为偶联剂稀释剂时使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凝结时间顺延程度加剧。从凝结时间考虑,最优的聚合物和外加剂掺量如下:聚灰比0.1,消泡剂3‰,偶联剂为3‰,减缩剂宜≤2%。最后对以上3种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0.
通过不同规格螺栓的拉拔试验和吊挂试验,系统研究了轻质烧结页岩砖砌体的后锚固性能。结果表明,轻质烧结页岩砖砌体中的螺栓拉拔出现摩擦破坏和圆锥体破坏2种模式,锚栓抗拉承载力与锚栓直径和锚固位置有关;螺栓吊挂的主要破坏模式为吊杆的弯曲,砌体表面未出现破坏性裂缝或局部砌体的破损;轻质烧结页岩砖砌体具有优良的后锚固性能,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实际使用需要。根据对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建立了考虑锚栓直径和锚固位置影响的锚栓抗拉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