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057篇
  免费   41695篇
  国内免费   29767篇
电工技术   32522篇
综合类   39427篇
化学工业   42696篇
金属工艺   25483篇
机械仪表   25217篇
建筑科学   26376篇
矿业工程   15790篇
能源动力   9119篇
轻工业   39894篇
水利工程   12230篇
石油天然气   12195篇
武器工业   5491篇
无线电   359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734篇
冶金工业   14868篇
原子能技术   6255篇
自动化技术   52278篇
  2024年   1532篇
  2023年   5694篇
  2022年   14290篇
  2021年   18262篇
  2020年   12670篇
  2019年   8753篇
  2018年   9351篇
  2017年   10731篇
  2016年   9461篇
  2015年   15642篇
  2014年   19865篇
  2013年   23596篇
  2012年   29975篇
  2011年   31481篇
  2010年   29715篇
  2009年   28196篇
  2008年   29540篇
  2007年   28616篇
  2006年   24540篇
  2005年   20160篇
  2004年   14299篇
  2003年   9261篇
  2002年   8454篇
  2001年   7588篇
  2000年   6059篇
  1999年   2170篇
  1998年   548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75篇
  1980年   115篇
  1979年   82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2篇
  1959年   70篇
  1951年   7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基于“IPv6+”的智能IP网络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第4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正逐步迈向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智能时代需要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IP网络,基于“IPv6+”的SRv6、BIERv6等技术是使能新一代IP网络的关键基础。全面阐述了“IPv6+”的技术内涵,结合华为在智能 IP 网络解决方案上的创新和思考,介绍了“IPv6+”在极简连接、SLA 保障、专网体验、质量感知和云网一体等多个解决方案场景的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助力5G与云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62.
63.
64.
65.
刘东彬 《河北化工》2015,(2):82-83,88
针对东庞矿井原煤质量发生变化,细粒级煤增多,精煤质量下降的问题,介绍了该矿选煤厂生产工艺的技改经验。通过块精煤、粗精煤脱水系统技术改造,优化了选煤工艺,解决了精煤水分高的难题,提高了精煤质量,为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6.
概述了氢的主要工业生产方法和实际应用,详细介绍了氯碱氢三级脱水工艺过程,并运用在线分析手段,准确显示了干燥过程中的氯碱氢水分含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7.
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靶面激光光斑尺寸原位测量的方法。从高斯光束的横向光强分布特性出发,建立了激光烧蚀斑半径与辐照激光能量、光斑尺寸、烧蚀阈值间的关系式,模拟分析发现辐照激光光斑尺寸对烧蚀斑半径随辐照能量变化曲线有较大影响。对于脉宽为2 ms,波长为1064 nm的激光,实验测量了不同能量激光辐照下相纸烧蚀斑半径,并用推导出的关系式拟合测量数据,获得了靶面处光斑尺寸和样品烧蚀阈值。同时,也测量了不同位置处的光斑尺寸和样品烧蚀阈值,对高斯光束束腰位置和样品烧蚀阈值的光斑尺寸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结果可靠,简单高效。该技术可以为高能激光与固体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和激光加工等应用领域中实现简单方便地测量靶面光斑尺寸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8.
本文据国内矫直机的使用情况,提出完善弯辊功能,解决辊缝标定清零及运行中的问题,提升轧钢厂运行效率与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9.
The custom design of protein–dendron amphiphilic macromolecules is at the forefront of macromolecular engineering. Macromolecules with this architecture are very interesting because of their ability to self-assemble into various biomimetic nanoscopic structures. However, to date, there are no reports on this concept due to technical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chemical synthesis. Towards that end, herein, a new chemical methodology for the modular synthesis of a suite of monodisperse, facially amphiphilic, protein–dendron bioconjugates is reported. Benzyl ether dendron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G1–G4) are coupled to monodisperse cetyl ethylene glycol to form macromolecular amphiphilic activity-based probes (AABPs) with a single protein reactive functionality. Micelle-assisted protein labeling technology is utilized for site-specific conjugation of macromolecular AABPs to globular proteins to make monodisperse, facially amphiphilic, protein–dendron bioconjugates. These biohybrid conjugates have the ability to self-assemble into supramolecular protein nanoassemblies. Self-assembly is primarily mediated by strong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of the benzyl ether dendron domain. The size, surface charge, and oligomeric state of protein nanoassemblies could be systematically tuned by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dendron or protein of interest. This chemical method discloses a new way to custom-make monodisperse, facially amphiphilic, protein–dendron bioconjugates.  相似文献   
70.
The cover image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rticle V2O5/RGO/Pt nanocomposite on oxytetracycline degradation and pharmaceutical effluent detoxification by Mohan, H et al., DOI: 10.1002/jctb.6238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