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7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黄姜加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姜加工产生的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间接排入丹江口水库,严重威胁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质安全。分析了黄姜加工废水的水质特点,概述了近年来黄姜加工废水的各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优缺点,提出在保证有机物去除的情况下完成高效脱氮是成功处理黄姜加工废水的关键,认为以"兼有脱硫功能的两相厌氧-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为主的集成工艺可有效处理黄姜加工废水。  相似文献   
42.
超临界CO2萃取烟草中茄尼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歆  倪晋仁  黄文 《精细化工》2006,23(5):480-482,501
研究了萃取时间、解析温度、萃取压力等因素对超临界CO2萃取烟草中茄尼醇萃取率的影响。结合皂化等预处理措施,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提取茄尼醇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以体积分数90%的乙醇为夹带剂,在萃取压力为35 MPa、萃取温度为50℃、解析温度为40℃时,萃取3 h后,产品茄尼醇质量分数为40.14%,萃取率达到98.53%。  相似文献   
43.
波状泥石流运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波状泥石流运动的基本方程,即浅水波方程,本文中分析了运动速度与形状保持不变的波状泥石流波面形态,并与蒋家沟实测4阵波状泥石流波形在运动过程中变化的波状泥石流,作者在明槽中进行了模拟试验,并用特征线方法做了相应计算,试验测量结果包括固定点泥位变化,不同时间泥石流波峰位置及波状泥石流最终停积形态;计算结果包括波状泥石流的运动过程,从开始运动、中间任一时刻波状泥石流的位置及波形,到最终停积波面形态整  相似文献   
44.
黄河下游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75,自引:11,他引:64  
倪晋仁  金玲  赵业安  刘小勇 《水利学报》2002,33(10):0001-0007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利用195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由于黄河下游汛期占全年的大部分来沙量,因而在汛期需水量应该首先满足输沙功能的最低要求。在非汛期,高村、艾山、利津三部对应的各种功能所需临界流量也以输沙需水量为最大,但因该阶段各个河段输沙效率较低,可以优先考虑河流污染防治功能与河流生态功能,取其所需临界流量中较大的一个作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  相似文献   
45.
建立了pH<8.32范围内的聚天冬氨酸(PASP)阻垢效能方程:η=1.12ρ(PASP)/[exp(pH-7.04)-0.77 ρ(PASP)].分析结果表明,该方程精度高,可靠性好,收敛于1.12.表达式改写为ρ(PASP)=η[exp(pH-7.04)-0.77]/(1.12-η),可预测PASP用于循环冷却水阻垢剂时的药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46.
薯蓣皂甙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薯蓣皂甙元是合成多种甾体激素类药物和甾体避孕药的重要医药化工原料,被誉为"药中黄金"。由于植物资源分布的优势,中国是薯蓣皂甙元的主要生产国,年产量约3 000 t,占世界总产量的60%,其中2/3直接出口。该文对薯蓣皂甙元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内容包括薯蓣属植株生物合成薯蓣皂甙元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薯蓣皂甙元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检测方法,以及其药理毒理功效,以期为高值、高效地开发利用薯蓣皂甙元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对比了非离子型和离子型的分散剂对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生产过程中原料分子筛浆液的分散效果,考察了分散剂添加量、分子筛浆液固含量、分散剂复配等对分子筛浆液分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离子型分散剂对分子筛浆液的分散效果优于非离子型分散剂,当分散剂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0%时,离子型分散剂能使固含量(质量分数)43%的HRSY分子筛浆液的黏度从3.20Pa·s降到0.25Pa·s,而非离子型分散剂仅能使其降到2.20Pa·s左右;分散剂添加量存在一个最佳值,该值随分子筛浆液固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固含量49%的REY分子筛浆液,离子型分散剂葡萄糖酸钠的最佳添加量为0.4%;低分子离子型分散剂与高分子聚合物复配使用,具有更好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48.
多组分流元模型在烯性泥石流堆积分选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结构两相流模型和PIC数值计算方法,本文探讨了稀性泥石流堆积过程中的泥沙分选特征.文中的模型可以模拟阵性泥沙流的非稳定特性,通过将传统的Euler和Lagrangian方法结合泥沙流运动的整个过程都能够采用多组分流元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该模型也能够合理描述泥沙分选过程中伴随的冲淤过程.文中采用2~5°的坡度,固相颗粒被分为三组粒径不同的组分.研究表明,泥石流的垂向和横向分选都不明显,但是纵向分选较为明显.河槽坡度和泥石流的密度是影响泥石流分选过程的两个关键因素.泥沙输移能力越大,颗粒分选越不明显,对泥石流分选特性的定量预测有助于深入了解泥石流的沉积机理和泥石流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49.
多组分流元模型在稀性泥石流堆积分选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晋仁  廖谦  曲轶众 《水利学报》2001,32(2):0016-0024
基于结构两相流模型和PIC数值计算方法,本文探讨了稀性泥石流堆积过程中的泥沙分选特征。文中的模型可以模拟阵性泥沙流的非稳定特性,通过将传统的Euler和Lagrangian方法结合泥沙流运动的整个过程都能够采用多组分流元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该模型也能够合理描述泥沙分选过程中伴随的冲淤过程。文中采用2~5°的坡度,固相颗粒被分为三组粒径不同的组分。研究表明,泥石流的垂向和横向分选都不明显,但是纵向分严为明显。河槽坡度和泥石流的密度是影响泥石流分选过程的两个关键因素。泥沙输移能力越大,颗粒分选越不明显,对泥石流分选特性的定量预测有助于深入了解泥石流的沉积机理和泥石流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50.
倪晋仁  王光谦 《泥沙研究》1999,116(5):18-21
本文在过去低浓度固液两相流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高浓固液肉体上流中泥沙浓度分布的一个修正模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有关实测数据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