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4篇
化学工业   33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39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作者设计了一套四丁基溴化铵(TBAB)包络化合物浆(CHS)的固相含量测量装置,该装置通过圆弧电极和一个独创的微电极构成的传感器测量CHS两相流体的电阻率信号,经过采集、处理后得出CHS中的固相含量.开发出了相应测量的计算模型,针对正弦和方波不同频率的激励信号做出一系列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测量在低于1.5 kHz的方波激励信号下有较好的表现,整个测量装置有较好的分辨率,可应用于CHS固液两相流固相含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52.
针对太阳能分布式微网输出功率间歇性及不可控性的应用瓶颈,提出了将多种储能形式(储电、储冷、储热等)高效集成应用的多能态复合储能技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供给和用户多样化能源消费需求之间的高效调控。为了确定复合储能系统的容量和功率等级,利用MATLAB等软件建立了太阳能分布式微网系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通过输入地区和日期对太阳能逐时辐射强度、光伏发电和光热产热的能量进行仿真计算。以广州某宾馆为例,计算了夏季太阳能分布式微网的输出,并与用户多种能源负荷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多能态复合储能系统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建立了节能与经济2方面的评价指标,对太阳能分布式微网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复合储能在综合提高微网系统节能率的同时,减少了系统的投资回收期。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53.
随着我国工业废水行业市场规模与平均处理成本的逐年上升,先进蒸发浓缩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在机械蒸汽压缩机升压能力不断提高的现状基础上,提出机械蒸汽再压缩(MVR)单级双效蒸发浓缩系统,研究物料浓度、蒸发温度、压比、换热温差等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单级压缩机系统,获得单级双效MVR系统的性能分析曲线和节能优势。结果表明,单级双效MVR系统压缩机压比大于1.9时,系统能效系数(COP)可达25以上;在满足蒸汽温升的条件下,系统COP随压缩机压比、蒸发温度升高而降低,压比升高0.1,COP下降4.4%;第一效蒸发温度升高10℃,COP下降3.1%。  相似文献   
54.
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连续式蓄热燃烧技术及自蓄热燃烧器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情况,针对自蓄热式燃烧器普遍存在的燃气"短路"现象,提出三种自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器结构方案,并通过Fluent软件对几种形式的燃烧器在辐射管上进行了冷态模拟。结果表明:在自蓄热燃烧器上对空气和烟气通道做变径,在变径处的侧面上开孔,这种结构形式可以有效的削弱气体"短路"现象,火焰的体积几乎扩散到整个辐射管,火焰的局部高温减少,温度场的分布更加均匀。辐射管沿纵向温度分布均匀,温差较小,NOx的排放浓度可达到50×10-6以下。  相似文献   
55.
蓄热燃烧蓄热体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蓄热燃烧技术和蓄热体的发展与使用现状.陶瓷-金属蜂窝蓄热体在保留蜂窝陶瓷蓄热体优点的同时,克服了使用寿命短的缺点,为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是工作温度在1300℃以下的高温空气燃烧系统理想的蓄热体.  相似文献   
56.
基于系统辨识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预测冰蓄冷中央空调平均负荷的外源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X)模型辨识方法.首先根据空调负荷历史数据构建次日平均负荷的ARMAX模型;然后基于不同的室外最高温度建立自适应ARMAX温度区间模型,该模型由几组参数时变的子模型组成,子模型参数由在线回归算法辨识.测试数据表明,所提出的ARMAX温度区间模型与传统的ARMAX模型相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而且室外最高温度差异越大,效果越明显,可用于冰蓄冷中央空调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57.
新型自蓄热燃烧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设计一种新型自蓄热燃烧器,以实现连续的高温空气燃烧。新型自蓄热燃烧器由燃烧器、蓄热体、四通换向阀3部分构成。为验证新型自蓄热燃烧器热工及阻力特性,建立了基于直管式辐射管测试系统,结果表明:该自蓄热燃烧器能实现稳定的高温空气燃烧,工作过程中排烟温度在150℃以下,温度效率可达88%以上;直管式辐射管外壁纵向最大温差不高于58℃;NOx排放浓度不高于3.85mg/m3;且该自蓄热燃烧器结构相对简单,安装灵活,因此对不同炉型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8.
卧式螺旋管压力降脉动瞬态及时均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低压条件下,以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卧式螺旋管中发生压力降型脉动时的瞬态和时均换热特性,给出了脉动过程中管截面平均换热系数及周向不同位置处的换热系数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脉动过程中的瞬态换热特性和机理,获得了压力降脉动时均换热系数计算式。  相似文献   
59.
基于PLC和触摸屏的动态冰蓄冷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动态冰蓄冷空调系统结构和控制要求的分析,介绍了一个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硬件主要基于西门子SIMATIC S7-300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同时引入人机界面友好的西门子SIMATIC MP277 10"彩色触摸屏作为现场监控及数据采集平台;软件分别选用Step7-5.4编程软件及W inCC flexible 2007组态软件。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不仅运行稳定可靠,而且控制精度高;通过MPI(Multi-Point Interface)协议,触摸屏能准确无误地与PLC通信,实时监视和控制冰蓄冷空调状态。  相似文献   
60.
直接蒸发内融冰式冰蓄冷空调蓄冰槽内的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竖直盘管直接蒸发蓄冰空调系统的蓄冰槽进行了蓄冰和融冰过程的传热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蓄冰过程中水温变化、水温分层、以及融冰过程中制冷剂过冷温差及水温的升高规律.采用分布参数的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对直接蒸发蓄冰槽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吻合.由此为直接蒸发内融冰式冰蓄冷空调产品的设计及控制过程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