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无线电   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1.
结合机械振动原理方程分析计算了不同结构参数下的3自由度的1/4汽车结构的振动响应理论曲线及振动频谱图;运用激光外差技术测量原理设计搭建了汽车振动信息实验测量方案;针对外形近似、发动机输出信息相同的情况,采用视频成像法对存在识别盲点的两车进行了振动信息采集实验。通过分析采集到的振动信号的时域、频谱曲线,成功地找到了甲乙两车频谱的标志特征点,很好地对两车进行了标志与区分,弥补了视频成像车型识别法的盲点,为基于激光检测汽车振动信号的车辆识别技术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时论了激光水下目标成像探测手段的性能、优点、国外发展及应用,分析了系统工作方式和分类,并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非圆对称光束M2因子矩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M2因子的计算和测量与所采用的坐标系有关,所以对光斑为非圆对称的光束进行M2因子测量时,若选取的实验室坐标系不同或者是在非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的测量,测量所得的M2因子并不唯一,这给实际应用中光束质量的评价带来了不便.为更方便地进行光束质量的评价,使得不同的实验室坐标系下测量所得M2因子统一,引入了两个交叉项来表征待测光束光斑主轴与实验室坐标系的位置关系,定义了M2因子矩阵.同时研究了M2因子矩阵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搭建了M2因子矩阵测试系统,实验研究了非圆对称光束的束宽以及M2因子随坐标系旋转的变化规律,测出了M2因子矩阵.  相似文献   
14.
激光二极管阵列侧面对称抽运薄片激光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激光二极管(LD)阵列5向侧面对称抽运Nd∶YAG薄片激光器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薄片激光器的耦合系统由消像差透镜组和空心光波导组成,采用15mm×1.5mm的Nd∶YAG薄片进行初步实验,实验得到薄片激光器的激光输出平均功率为65.7W,光-光转换效率为10.5%,同时增益介质内具有较理想的荧光分布。同时考虑激光二极管在快轴和慢轴方向的发散特性及增益介质侧面的散射特性,采用光线追迹法,模拟并分析了增益介质内抽运光分布,模拟结果表明耦合系统具有88.3%的耦合效率,同时增益介质内具有较理想的抽运光分布,且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LD泵浦8.7 kW固体热容激光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设计了高功率固体热容激光器实验装置。采用二极管阵列泵浦Nd:GGG晶体腔内串联的方式,对激光器的输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输出平均功率8.7 kW,光光效率20%。获得了增益介质内的荧光分布,利用干涉测量法测量干涉条纹表征增益介质受热后折射率变化造成的畸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分析模拟了高功率端泵Nd:YAG复合棒的三维热应力分布,并与不合端帽的情况作了对比.研究了非对称泵浦、端帽厚度、冷却边界条件、激光介质尺寸和材料特性等参数对三维热应力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棒结构能够改善介质的热分布,减小介质表面的张应力(由无端帽时的136 MPa减少到8.6 MPa),因此这种结构允许激光器获得大功率的激光输出.数值计算结果与Anasys软件模拟的结果一致,与已知实验结果定性相符.文中采用的有限差分方法避免了超大型矩阵运算,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运算速度,对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的优化设计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由运行的半导体激光器列阵输出激光谱线较宽、中心波长易漂移.为此,本文采用体全息光栅(VBG)构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阵列(EcLD)系统,利用体光栅能够稳定波长、压窄线宽的特点,从而克服上述缺点.实验表明:采用了VBG外腔反馈后,在最好的情况下,LDA的输出光谱宽度从自由运行时的2.3 nm压窄到了O.96 nm;在测试的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14~3l℃),LDA的峰值波长稳定在体光栅布拉格波长808 nm处,输出光的线宽维持在1.14 nm之下;并且,在测试的偏置电流变化范围内(7-13A)峰值波长和谱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首次提出一种实现Q开关、单纵模工作的新方法,用国产激光二极管泵浦可直接输出5ns的Q开关激光脉冲,单纵横几率100%,结构简单、紧凑,预计这种新性能的激光源在科研、国防军工等领域将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1 kW全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输出功率1 kW的连续全光纤激光器的实现方法。采用双端泵浦单谐振腔方式,通过优化增益光纤及光纤光栅参数,实现了工作波长1.08μm,最大输出功率1.03 kW的全光纤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74.6%,斜效率75%。输出功率为272 W时光束质量M2x=1.39,M2y=1.43。分析了光束质量变差的原因,认为在高功率下光纤光栅、合束器及熔点导致原先在纤芯中传输的激光部分被泄露到包层中,在包层中传输的激光使光束质量变差。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二极管抽运的高功率、倍频Nd:YAG激光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报道二极管抽运高重复频率Nd:YAG激光器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根据模拟所选取的元件参数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采用KD*P电光Q开关,在200Hz工作重复频率时,获得每个脉冲输出35mJ,8ns(1064nm),经KTP倍频,每个脉冲输出20mJ,7ns(532nm),低阶模。扼要介绍了激光器几个关键部分的设计要点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