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5篇
建筑科学   34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6篇
水利工程   30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从法律视角对投标担保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工程担保的规定不尽相同,导致工程担保法律性质不明。适用法律困难.我国投标担保包括保证、质押和保证金三种模式,其中,保证担保应该是我国工程担保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12.
宿辉  姜新佩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6):30-32,42
在现场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的基础上,对膨胀土地基的基础在浸水及不浸水两种状态下的抗拔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双变量非饱和土强度公式,推导出了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及吸力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公式。从而阐明了膨胀土在浸水状态下的抗拔承载力的降低机理,同时根据原型试验结果,研究了负孔隙水压力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确定了其值的大小,同时指出,负孔隙水压力对于基础抗拔是一个有利因素。但却很不可靠。  相似文献   
113.
SiC纳米/微米粒子表面修饰、涂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近些年SiC纳米/微米微粒表面修饰、涂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SiC粒子表面修饰、涂覆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论述了该领域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了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4.
镍基纳米(SiC)P化学复合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复合镀层的性能,采用纳米级(SiC),制备出了Ni—P-纳米(SiC),化学复合镀层,研究了各工艺条件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同时观察了镀层形貌,测试了镀层的成分、性能,并与常见的Ni—P镀层、Ni—P-(SiC)P镀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当pH4.5,T=(85±1)℃时,镀液的镀速最快,镍磷沉积量最大,所获得的镀层均匀、致密、硬度高,耐磨性能好,500℃热处理后硬度可达到HV1337。  相似文献   
115.
宿辉  蔡伟  曹茂盛 《材料工程》2007,(10):39-41,64
为解决裸(SiC)p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采用简单的化学镀方法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得到了包覆型的改性(Ni/SiC)p,以(Ni/SiC)p为第二相粒子制备了Ni-P-(Ni/SiC)p化学复合镀层,经扫描电镜、能量散射仪、硬度等测试,并与常见的Ni-P化学镀层、Ni-P-(SiC)p化学复合镀层比较,结果显示:Ni-P-(Ni/SiC)p镀层具有组成均匀、硬度高、镀层耐磨损等优点,为(SiC)p增强金属镀层及基体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6.
随着地下工程不断向地层深部发展,高地温对工程影响日益显著,为了保证引水隧洞的稳定和运行安全,利用室内仿真试验装置模拟高地温隧洞内的湿热环境,测试高温环境下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并通过试验获得粘结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分析了孔隙率和破坏面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较大,与标准工况20℃相比,70℃工况下粘结强度较低且降幅达15.28%;20℃工况下混凝土致密性较好,70℃工况下孔隙率较大,但整体结构稀疏多孔且高温环境下粘结破坏断面多位于交界面混凝土1mm位置。  相似文献   
117.
以JH水电站叠梁门进水口为例,以大型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为计算平台,采用κ-ε紊流数学模型,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对半圆型分层取水进水口不同叠梁门运行方式下的水流流速、流态和水头损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半圆型叠梁门进水口与以往进水口体型设计有所不同,能够有效扩大进流范围,保证下泄水体进流平稳,门前无不良流态,闸墩处无不良漩涡;叠梁门门顶淹没水深不足时门后竖井内产生吸气漩涡;叠梁门上方最大门顶流速为2.53m/s,分布在门顶底部;拦污栅处最大流速在0.5 m/s左右;设置叠梁门后水头损失明显增加,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可有效实现分层取水。  相似文献   
118.
为了分析高温环境下岩石热力学参数对抗压强度的影响,以某高岩温隧洞为研究背景,建立颗粒离散元岩石数值模型,采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热力学参数对于岩石峰值强度的敏感性以及交互作用下的影响规律,建立热力学参数与峰值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岩石峰值强度与线膨胀系数、温差呈负相关,提出的热力学参数与岩石峰值强度之间的二阶响应面公式计算结果与实例中岩石峰值强度相接近,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高温环境下岩石强度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9.
为进一步扩大镁合金的应用范围,环境友好地提高其耐蚀、耐磨性,以AZ91D镁合金为基体,采用无铬、无氟,直接化学沉积方法在其表面制备了Ni-P-纳米SiCP复合沉积层。通过SEM,EDS,XRD,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等方法,研究纳米SiCP添加量对沉积层形貌、成分、物相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SiCP添加量的增加,沉积层表面颗粒的沉积量先增加后减少,胞状组织尺寸逐渐减小后增大,硬度先增大后减小,耐蚀性先提高后降低。当SiCP添加量为1.2 g/L时,颗粒的沉积量最大,弥散强化及细晶强化效果最好,沉积层均匀、致密,厚度约为36μm,与基体间结合良好。沉积层硬度达682HV,较镁合金基体明显提高;腐蚀电位为-0.397 V,较镁合金基体提高了75%。沉积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为6.18×10-7 A·cm-2,较镁合金基体降低了约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0.
为了深入了解高温岩石在热损伤作用下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对地热资源开发、高温引水隧洞施工、超深钻探、矿体开发等岩石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性做出合理评价,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系统综述了岩石在受高温作用下的损伤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介绍了高温作用下岩石的破坏机理与其物理力学特性;侧重总结了岩石热冲击作用下物理力学参量的演化规律;重点分析了高温岩石结构破裂机理;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热-力耦合模型以及数值分析的方法;指出当前岩石热损伤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并从工程角度方面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系统分析了温度作用下岩石热损伤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