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9篇
建筑科学   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中国建材科技备忘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后,在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中国建材协会为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这些方面的现状及如何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本刊特将徐永模副会长在建材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在本期及下期连载,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
3.
一、关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与建筑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判据中对于建筑材料仅有一般性的要求,例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可循环使用率达到10%等,没有包括原材料的开采、生产和运输、建造和维护以及最终处理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这次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范围之广,程度之大,人员伤亡之惨烈,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远的深深的痛.  相似文献   
5.
<正>首先允许我代表中国建筑砌块协会,对"2010年全国砌体结构与墙体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成功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全国砌体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相关支持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众所周知,我国混凝土砌块行业的发展,在墙体材料革新政策的推动下,近三十年增长较快,形成了很大的产业规模;但是,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在目前有点陷于停顿。这主要是因为砌体建筑结构体系的技术发展没有取得革命性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先生/女士: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09年中国经受住了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4万亿元拉动经济一揽子计划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GDP增长达到8.7%,率先在全球走出低谷。中国混凝土材料和工程建设行业  相似文献   
7.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各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相似文献   
8.
1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建 1.1组建标委会目的和意义 1.1.1促进新型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发展 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结构及市政道路工程的主体材料,约占建筑物及市政工程材料用量的85%以上,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从过去单一的砖瓦品种发展到目前数十个种类近千个品种,产品体量巨大,生产耗能巨大,每年耗能多达7000多万t标准煤.因此,结构调整将是"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用新型墙体屋面材料代替"秦砖汉瓦"是建材工业技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建材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是"十一五"建材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现代混凝土材料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发展,为混凝土作为21世纪最主要的建筑工程材料奠定了基础。但是,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从中国的发展实践来看,混凝土是最主要使用的工程建筑材料。在房屋建筑方面,由于土地限制,城市中大量发展高层建筑,砌筑建筑的比例下降很快。钢结构的比例很小,主要应用于工业建筑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合作举办的“水泥与混凝土利废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于3月27、2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为帮助水泥和混凝土企业的经营者了解国内外节能利废减排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十一五”规划中政府主管部门对利废技术与产品的相关政策标准与法规,了解有关材料和产品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实践经验,为企业选择最经济适用的利废减排技术成果提供客观的评价,本次论坛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互动答辩式和不同观点争鸣。本文根据“水泥与混凝土利废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大会发言纲要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