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45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23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63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篇
冶金工业   20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沉陷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采矿特点,把概率积分法引入金属矿山开采沉陷预测中,并通过模型修正提高预测精度。利用GIS强大的图形表现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实现开采沉陷预测的可视化,能够直观掌握开采沉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通过将预测结果与地表观测数据及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此预测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了连铸钢包引流方法并根据包钢的工艺情况,分析了影响自动开浇的因素,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虚拟数控车削加工中碰撞和干涉检验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多边形重叠检验的碰撞检验算法及干涉检验算法.为验证其有效性,在Visual C+ +6.0平台上结合OpenGL图形库开发了测试平台对算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对碰撞和干涉现象进行检验,且效率较高,直观性较好.  相似文献   
34.
基于人-机-环境的金属矿山通风系统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机-环境原理对金属矿山通风系统的评价因素进行选择和分析,采用专家调查的方法确定隶属函数,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为充分发挥人员和机器的效能,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实际工程应用,证明基于人-机-环境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一种经济、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5.
电光角度信息传递装置中光学器件定位误差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电光角度信息传递装置是利用铌酸锂晶体的线性电光效应,实现2.5S的角度信息传递和检测。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发射部分包括铌酸锂晶体、起偏器、λ/4波片和LD激光器;接收部分包括渥拉斯顿棱镜和两个光检测器。导出了出射的两束光的光强差与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之间相对转角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光学器件定位误差对电光角度信息传递装置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6.
以高混凝土坝抗震为背景,全级配混凝土断裂试验存在欠缺。为研究全级配混凝土静态和动态荷载作用下的断裂特性,对含有环切预制裂缝的圆柱体全级配混凝土进行了单轴拉伸试验。通过位移加载方式控制,获得了静态和动态加载条件下的试件荷载–裂缝张开口位移曲线,据此得到了峰值荷载并计算了吸能能力、断裂能和特征长度,进而综合基于扩展有限元的数值模拟求得试件的断裂韧度。结果表明:所测试件均大致沿预制裂缝方向开裂,但静态加载时多表现为骨料与水泥砂浆界面开裂,而快速加载时裂缝来不及沿着最薄弱的方向发展,而可能切断粗骨料,断面上可看到有较多粗骨料破坏。相比于静态加载情形,动态荷载作用下试件的峰值荷载、吸能能力、断裂能和断裂韧度均显著提高,而特征长度略微减小。  相似文献   
37.
研究一种基于对偶范数低秩分解模型的模式织物疵点检测方法。通过Log-Gabor滤波器提取织物图像的纹理特征,进而构造高度低秩的特征矩阵;采用基于对偶范数的低秩分解模型将特征矩阵分为低秩部分(背景)与非低秩部分(疵点),采用核范数的对偶范数作为正则项来替代原有低秩分解模型中的"稀疏"约束,使背景和疵点的相关度最小,从而实现疵点的有效分离;最后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阈值算法对由非低秩部分生成的显著图进行分割,从而定位出疵点区域。认为: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及鲁棒性,且优于现有的疵点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