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9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两步自相关频率估计算法(TSA算法)的估计性能和计算量不能兼顾的缺点, 提出了基于正弦信号LP性质的分段自相关频率估计新算法。该算法首先将观测信号二等分, 得到与源信号频率相同、相位不同且噪声互不相关的观测信号, 然后利用正弦信号的LP性质, 结合自相关函数建立参数估计方程, 得到高精度频率估计算法, 最后通过多次蒙特卡洛仿真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 分段自相关算法整体优于TSA算法, 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2.
赵玉华  邢雷  李洋洋 《辽宁化工》2008,37(3):190-193
通过水解酸化-MBR处理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废水膜污染和膜清洗试验,分析膜污染过程和膜清洗方法与效果.对污染膜采用空曝气、脱脂绵擦拭膜表面的物理清洗方法,酸洗、碱洗的化学清洗方法.水解酸化-MBR工艺处理偶氮染料废水,从启动初期到运行初期,膜污染速度逐渐降低,第1周期40 h,第2周期16天,第3周期37天.各周期平均压差值也在逐渐降低,分别为605.2 cm,263.6 cm,79.9 cm.采用物理和化学的膜清洗方法,可恢复膜的过滤能力.物理清洗法可使由污染造成的膜阻力减少95.34%,再经酸、碱化学法清洗后,污染所造成的膜阻力基本消除.污染膜阻力主要来自凝胶极化层,占72.88%,其次来自外部污染,占15.63%,膜的内部污染阻力较小,仅占总阻力的4.33%.  相似文献   
103.
微生物脱盐燃料电池(MDC)是一种新兴的绿色可持续循环能源技术,利用微生物胞外呼吸作用同步驱动除盐、产电及降解有机污染物。首先,概括了传统能源密集型除盐技术(热浓缩法和膜法)的能耗及局限性;然后,介绍了MDC运行机制、耦合系统及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多种MDC耦合工艺协同高效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及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最后,展望了MDC在高效、可持续和低碳废水处理、盐水淡化和能源/资源回收方面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4.
电镀污泥氯化焙烧-弱酸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电镀污泥氯化焙烧的热力学分析, 选择氯化铵为氯化剂, 在焙烧温度为673 K时可以实现对主要金属离子镍、铜的氯化, 而其中铁的物相以针铁矿、赤铁矿为主, 理论上难以被氯化。对氯化焙烧后的物料进行弱酸浸出, 最佳浸出条件为: 盐酸酸度为1 mol/L、浸出时间为45 min、浸出温度为318 K、液固比4∶1, 此时主金属离子镍、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7.48%和87.65%, 而铁的浸出率只有26.83%, 所得结果与热力学分析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05.
在热力学理论分析基础上, 常压下采用盐酸浸出红土镍矿中镍、钴等有价金属, 探讨了有价金属溶出机理。结果表明;初始盐酸浓度8 mol/L, 浸出温度360 K, 固液比1∶4, 反应时间2 h, 镍、钴、锰浸出率分别达到94%, 61%和96%, 此时铁、镁浸出率为56%和94%。根据热力学计算和浸出机理分析可知, 红土镍矿在常压盐酸浸出过程中, 各主要矿相溶解先后顺序是;针铁矿>蛇纹石>磁铁矿>赤铁矿。  相似文献   
106.
随着社会工业的快速发展,镍的消耗不断增加,含镍品位较高的硫化镍矿也日益枯竭,有效开发和利用红土镍矿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文章主要分析了红土镍矿资源的矿物特点及其国内外的开发现状,详细介绍世界冶金工业中处理红土镍矿的生产工艺及其优缺点.通过分析红土镍矿提取镍的工艺技术近况,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重点对湿法和火法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7.
神华煤液化残渣的加氢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蓉  王国龙  鲁锡兰  李洋洋  张德祥 《化工学报》2009,60(11):2749-2754
在微型反应管中,以神华煤液化残渣为原料,四氢萘为溶剂,在氢初压6 MPa、反应温度425~485℃、反应时间为0~30 min条件下,进行了煤液化残渣加氢实验,研究了煤液化残渣的加氢动力学特性。将氢化产物分为油气、沥青质和四氢呋喃不溶有机质,根据集总概念建立了煤液化残渣的加氢动力学模型,所建模型与实验值吻合程度高。在实验条件下,四氢呋喃不溶有机质向沥青质转化的活化能为147.41 kJ·mol-1,沥青质向油气转化的活化能为34.81 kJ·mol-1,沥青质缩合为四氢呋喃不溶有机质的活化能为173.48 kJ·mol-1。  相似文献   
108.
采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新鲜的玫瑰香葡萄进行喷涂处理,(20+1)℃放置,每隔2 d测定其硬度、腐烂率、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研究其对玫瑰香葡萄货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处理可以降低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值、可滴定酸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浓度为1.5%和2.0%茶多酚溶液处理组可较好地保持葡萄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Ni元素的添加及热处理工艺对冷喷涂Al-Ni沉积体的微观组织结构、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预先采用冷喷涂技术制备Al沉积体、Al-25%Ni(以下称为AlNi25)沉积体,再将制得的沉积体放入具有氩气气氛的管式加热炉中进行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与万能拉伸试验机,对试样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 经过热处理的AlNi25沉积体的物相主要为Al、Al3Ni。由于热处理过程诱发了柯肯达尔效应,AlNi25沉积体的孔隙率由喷涂态的1.4%增加到热处理态的2.5%。喷涂态Al沉积体的硬度为44.2HV0.2,在500 ℃下对沉积体进行热处理后,由于发生回复与再结晶,硬度值降为26.72 HV0.2。喷涂态AlNi25沉积体的硬度为49.2HV0.2,经过热处理后,生成的Al3Ni金属间化合物对沉积体的强化效应与热处理的软化效应相当,导致最终热处理态AlNi25沉积体的硬度为50.5HV0.2,与喷涂态AlNi25沉积体硬度值差别较小。喷涂态Al沉积体、AlNi25沉积体的抗拉强度分别为57、65 MPa,经过热处理后,沉积体内颗粒间的原有界面消失,热处理态的Al沉积体、AlNi25沉积体的抗拉强度分别为64.7、107 MPa。同时,经过热处理后,两种沉积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未热处理时,两种沉积体基本没有塑性;热处理后,Al沉积体、AlNi25沉积体的塑性得到有效提升,塑性应变分别为3.7%、0.97%。结论 对冷喷涂AlNi25沉积体进行热处理,原位生成了Al3Ni金属间化合物,有效提高了沉积体的硬度、抗拉强度以及塑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10.
针对输电线路冰灾事故地点覆冰观测数据短缺的问题,以某±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地线覆冰断线的典型故障为例,尝试从气象要素、现场查勘、影像资料及现场覆冰调查等方面综合分析,结合覆冰形状,选取适当的计算方法估算覆冰量级,为覆冰资料短缺地区覆冰量级的快速确定提供一种简易的计算方法。通过采用不同覆冰条件下导线和地线弧垂间隙反算覆冰量级,验证了此种估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