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47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81.
李红旗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11):120-121
用工程实例,介绍了利用钻孔简易抽水试验,求得基岩裂隙含水层渗透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在工程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83.
利用滑环装置测量了喷油单螺杆压缩机转子螺槽的表面温度,给出了各种不同工况下表面温度的数据。它是研究单螺杆压缩机热膨胀及热传导的基础。实验结果,这种方法可用于各种回转压缩机转子温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84.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对L 特丁氧羰基色氨酸或D 特丁氧羰基色氨酸印迹的丙烯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评价结果表明,印迹分子L Boc Trp的离解常数(3 287mmol/L)要小于非印迹分子D Boc Trp的离解常数(4 379mmol/L),说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具有特异亲和作用。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等物理化学表征技术从结构上对这种特异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多层次孔结构的聚合物,为溶质的扩散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在聚合物表面存在可与印迹分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  相似文献   
85.
86.
国家档案局(馆)长毛福民同志在2002年12月28至29日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上强调:“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和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移。要把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部门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现实任务,认真组织落实《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档案部门要积  相似文献   
87.
<正>目前国内煤矿井下巷道开拓主要是采用掘进机或打眼放炮方式,但用于巷道支护的U型工钢棚架设安装却借助于导链、撬杠等原始工具,由人工进行安装,随着巷道断面的不断增大,U型工钢棚规格越来越大,巷道掘出后,掘进工人需将U型工钢棚抬到安装地点,用导链或人力将U型工钢棚吊起,然后进行对接安装。  相似文献   
88.
多联机系统中电子膨胀阀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电子膨胀阀应用在一套多联机系统的运行特性,从理论上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理论模型表明电子膨胀阀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通过对本系统的电子膨胀阀的一系列测试,结果验证了多联机电子膨胀阀的良好的调节特性和节能效果,本实验结果对电子膨胀阀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9.
R404A制冷剂在商用制冷设备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404A制冷剂是由R125、R143a和R134a组成的近共沸制冷剂,它主要应用在温度为-20~-50℃的商用制冷设备中,是替代R502的首选制冷剂。但目前它在商用制冷中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R404A制冷剂的组成及其性质,然后分析了它在当前市场中的应用情况,结合R404A发展的驱动力分析,指出了R404A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0.
结合黄河下游王庵切滩导流工程实测资料,对切滩导流过程中引河比降变化、分流比、引河过水断面变化的规律分析表明:引河河势随着引河分流比的加大而变化,引河通过最大流量时对应的分流比为73.3%,引河初始断面与引河最终断面之比小于1/4,原大河河势的变化与引河河势弯化密不可分;初期引河过流流量比较小,大河流量较大,深泓线还在原河道,引河进出口上下游大河河道没有大的变化,但随着引河进口上游大河河道人工扰动的影响和引河流量的加大,大河流量减小,深泓线由大河河道逐步移向引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