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0篇 |
免费 | 236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88篇 |
综合类 | 157篇 |
化学工业 | 341篇 |
金属工艺 | 156篇 |
机械仪表 | 173篇 |
建筑科学 | 262篇 |
矿业工程 | 101篇 |
能源动力 | 45篇 |
轻工业 | 225篇 |
水利工程 | 68篇 |
石油天然气 | 183篇 |
武器工业 | 25篇 |
无线电 | 23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1篇 |
冶金工业 | 157篇 |
原子能技术 | 34篇 |
自动化技术 | 2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71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178篇 |
2020年 | 159篇 |
2019年 | 158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208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140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82.
采用电石渣和盐湖氯化镁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镁。电石渣(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将氨气通入氯化镁溶液中制备氢氧化镁。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氯化铵与氯化镁物质的量比为5.0,氯化镁浓度为2.0 mol/L,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25 ℃,陈化时间为2 h。在该条件下氢氧化镁的生成率可达到89%,纯度也可达到98%以上。通过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表征表明,氢氧化镁产品为片状,粒径在800 nm左右。采用该方法制备氢氧化镁,不仅可以解决电石渣和盐湖氯化镁的大量堆放问题,而且可以制备出高品质的氢氧化镁产品。 相似文献
83.
84.
李阳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12)
为了能够提高原油质量,对原油脱水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原油质量。 相似文献
85.
石油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才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现如今我国在石油钻探领域取得了长足性进展,随着科技的提升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石油企业也在不断的探索新方法以及新技术,实现现代化采油的高速发展.本文针对石油钻井液的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探讨钻井液对钻井... 相似文献
86.
为更好地回收含油污泥(即油泥)中可用资源,国内外油泥资源化处理方法不断更新和突破,并在室内实验研究阶段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本文从油泥的高温热处理法、常温法、低温冻融法三个方面综述了热解、微波、萃取等油泥资源化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等。热解法油品回收率达95.8%,具有油泥处置彻底、油品回收质量高的特点。电动力学法处理油泥,油泥减量化达44.3%,采用浮选法,油泥减量化达95%,两种方法均具有操作简单、易实施、适合大批量处理的特点,工程化应用潜力较大。油泥来源不同,性质各异,采用单一技术难以实现大量油泥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多项技术联合,如热解法联合浮选法或电动力学法处理大规模油泥能提高油品回收率和质量,降低残油率和处理成本,将成为油泥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7.
钼基硫化物作为高效的加氢脱硫催化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原油催化脱硫。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MoS_2三角形团簇边缘不饱和活性位(CUS)的形成及甲硫醇的催化脱硫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活性位形成过程中,氢气首先倾向于在表面发生异裂,随后结合S原子形成硫化氢并脱附形成CUS。甲硫醇倾向于吸附在CUS的桥位,并同时断裂S-H和C-S键形成甲烷,完成脱硫。形成甲烷的基元步骤为整个脱硫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而氢气氛围下,共吸附H原子使得甲硫醇的吸附能下降,但却能够有效降低脱硫过程中速控步的能垒。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一种聚乙烯醇(PVA)和胶原(COL)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氨基硅烷对PVA海绵表面进行了氨基化修饰后,通过戊二醛溶液交联牛Ⅰ型胶原(COL),最后通过赖氨酸溶液封闭,获得一种PVA/COL复合支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支架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并通过细胞实验对支架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COL修饰的PVA孔隙率为21.33%,平均孔径为168.68 ?m且均匀分布,支架材料接触角为20.03°。对支架材料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C3A细胞在复合材料上黏附良好,优于PVA组;CCK-8增殖检测结果表明细胞在复合材料上呈增殖生长趋势,与对照组PVA相比差异显著(P?0.01)。将PVA和COL复合制备得到的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酸法浸铀工艺作为铀矿石浸出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浸出效率高、周期短、耗材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浸出液由于酸度较高、多杂质共存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测试难度加大,如何实现现场样品中铀含量的快速准确检测成为当前核心问题。本文重点得到一种操作简便、精度准确且适合大多数浸出条件的监测方法,通过对实际流程的真实模拟,包括超级混匀、酸法熔样、搅拌浸出等详细步骤,通过对仪器分析、化学分析的不同监测方法对比,主要从ICP-OES、紫外分光光度法、钒酸铵(亚铁)氧化还原滴定法出发得出实验结论,发现钒酸铵(亚铁)氧化还原滴定法适用于大多数浸出环境,抗干扰能力较强,对现场样品的快速准确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0.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材料对阴离子废水具有优异的吸附作用。以三乙醇胺为碱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3种花簇状NiCo-LDHs材料,并讨论了3种材料对甲基橙(MO)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3种材料对MO具有快速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 001.64、1 142.07、1 003.18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表明了该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Ni Co-LDHs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吸附材料,去除染料废水中的M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