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8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液态聚硫橡胶为主体材料、二氧化锰为固化剂研究了不同牌号聚硫橡胶配比、二氧化锰用量对密封腻子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橡胶粘接面处理形式对密封腻子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不同分子量的液体聚硫橡胶以质量比30:55:15复配使用、二氧化锰用量为12份时,聚硫密封腻子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砂带打磨结合等离子处理橡胶粘接面可以大幅度提高密封腻子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52.
孔令杰  林冲  李龙辉  赵亮  钟雄 《水泵技术》2013,(2):33-37,15
本文针对岭澳核电站二期3号机组给水泵(压力级泵)机械密封泄漏事件,采用故障诊断诸法中的"故障树分析方法",找到了事故原因,确定了解决办法。针对故障采取了纠正措施,总结成经验,这对处理后续工程解决类似问题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针对塔里木盆地A区块深层中孔中-高渗砂岩储层钻井完井过程中储层损害严重的问题,基于储层地质特征分析了潜在的储层损害因素,通过室内损害评价试验和钻井液侵入深度数值模拟评价了储层损害的程度,分析了储层损害的机理,探讨了储层损害控制原则。试验结果为:储层流体敏感性损害率为11%~34%,总体较弱;钻井液损害较严重,钻井液动态损害储层岩样的渗透率恢复率为35%~70%,钻井液滤液静态损害储层岩样的损害率为28%~47%;钻井周期内钻井液滤液侵入储层的深度可达几十米。研究结果表明,钻井液固相颗粒粒径偏小和深层高温下屏蔽暂堵材料的磨蚀粒度降级导致滤饼暂堵能力和承压能力不足,引发固相堵塞和钻井液与地层流体的不配伍反应,造成了A区块深层中-高渗砂岩储层损害。研究成果可为制定深层中孔中-高渗砂岩储层损害控制原则及配套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
为了评价和优化塔里木盆地北部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开发中使用的聚磺混油钻井液对储层的保护效果,进行了钻井液动/静态伤害、滤饼承压、流体敏感性、水相圈闭伤害和流体配伍性实验。分析了钻井液伤害的主要机理,探讨了钻井液保护效果评价方法,提出了聚磺混油钻井液优化策略。实验表明:储层钻井液动态伤害中—强,滤液静态伤害中—强,100μm及以下缝宽裂缝承压达10 MPa,流体敏感性伤害较弱,水相圈闭伤害强,滤液与地层流体配伍性差;水相圈闭、流体不配伍和固相侵入是钻井液伤害储层的主要方式;聚磺混油钻井液对储层大缝宽裂缝封堵较差、对小缝宽裂缝控滤失较差是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钻井液储层保护效果评价需综合分析钻井液伤害的主要因素,充分挖潜钻井液动态伤害实验数据,评价钻井液的固相磨蚀粒度降级率。提高钻井液屏蔽暂堵性能、改善钻井液与储层流体配伍性、加入表面活性剂将提升聚磺混油钻井液对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的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55.
56.
间接超声振动制备ZL201铝合金半固态浆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接超声振动方法,即工具头在盛熔体的金属杯外面进行超声振动,制备ZL201铝合金半固态浆料。主要研究了启振温度和振动时间对浆料微观组织的影响,以及超声振动作用下整杯浆料的初生晶粒分布。结果表明,在液相线以上附近温度,对熔体进行60s左右的间接超声振动,可以获得平均晶粒直径为67μm,形状系数为0.56的半固态浆料。在60s的振动时间内,晶粒平均直径和形状系数呈现出一直增大的趋势,但是60s后平均形状系数有所降低。整杯浆料中各处浆料组织基本均匀一致,顶部和底部晶粒的平均直径略大于中部。在靠近杯壁1~3mm的区域发现大量游离晶核,表明间接超声振动还具有高频机械振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近代骑楼建筑的起源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可以较为确定的是,在19世纪初东南亚英属殖民地,如新加坡、槟城、香港等华人地区即已酝酿发展,并藉由殖民地统治的影响以及海外华侨的力量同时传入我国。本研究初步工作是厘清骑楼的基本含义,探讨我国传统类似骑楼型檐廊的发展及衍生的形态归类,探讨其演化脉络与空间特性,并从用途、功能、构造、空间尺度上探讨与近代骑楼之间的共同性及差异性,研究其在近代骑楼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地位。此外,19世纪初殖民地风格的外廊样式的发展也对都市空间街屋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论文以近代东南亚…  相似文献   
58.
林冲 《华中建筑》2005,23(Z1):114-116
广州近代骑楼的发展,事实上是跟随城市建设的都市规划而发展起来的,该文是透过相关建筑法令的基础研究作为出发点进行调查研究,藉以了解其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过程.透过骑楼研究可以还原建构东南沿海近代都市空间原有面貌,并审慎思考其历史意义,对于近代都市的发展、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林冲 《华中建筑》2004,22(B07):164-167
探讨海峡两岸近代骑楼在不同时空背景及历史文化环境因素影响下,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在都市街屋空间体系方面的不同对应、所反应出不同的发展脉络以及建筑空间形态、装饰风格等,同时探讨发展的关联。  相似文献   
60.
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同步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Ce含量对Al-5Cu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e元素后,除了α-Al和Al2Cu相外还会生成针状Al8CuCe4相。合金固相线温度升高,液相线温度降低,凝固温度区间缩短,α-Al得以有效细化和均匀化。随着Ce含量增加,共晶Al8CeCu4相逐渐增多,Al2Cu相在Al8CeCu4相边缘附着生长,逐渐形成了沿晶界分布的封闭网状结构。经过T5热处理后Al2Cu相以粒状弥散析出,基体Cu含量增大,耐热性强的Al8CuCe4相形态基本不变。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当Ce含量为0.3%时,合金力学性能最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20 MPa、238 MPa和13.6%,较铸态的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