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为了解决电解锰废渣无害化处理问题,在分析其浸出毒性的基础之上,研究了生石灰固化技术对锰渣浸出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锰渣中主要污染物为可溶性Mn^(2+)和NH_4^+-N,其含量极高,严重超标;利用生石灰的吸附、包裹及化学反应作用,能有效地将可溶性Mn^(2+)固化为难溶的MnO_2,同时将NH_4^+-N转化为气态NH_3,浸出液中污染物浓度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2.
以酸浸锰渣为对象,生石灰为添加剂,翻转浸出法提取锰渣浸出液,分析了浸出液中的污染物类型及浓度,研究了生石灰添加量、锰渣含水率、预反应时间等对锰渣无害化处理的影响及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锰渣中的主要污染物为锰和氨氮,且浓度严重超标。生石灰的水化反应形成了良好的碱性环境,以物理包裹、吸附及沉淀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无害化处理效果。最优的处理条件为:生石灰添加量10%、锰渣含水率27%、预搅拌时间40 min、预静置时间72h,锰渣浸出液中可溶性锰浓度为2.60mg/L,锰脱除率达99.8%,NH_4~+-N浓度为19.53mg/L,脱除率为97.0%。  相似文献   
73.
锌电沉积生产中,传统铅阳极因成本低、导电性好、易加工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铅阳极在电解过程中的腐蚀也导致锌产物污染、电解液污染及阳极损耗等问题。提高阳极的电化学活性及耐蚀稳定性成为锌电沉积工艺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学者们基于铅阳极的耐腐蚀机制,研发了多种电化学性能优异的耐腐蚀阳极,包括铅合金阳极、复合PbO2阳极和过渡金属氧化物涂层阳极等。本文综述了铅阳极、铅合金阳极、PbO2阳极和过渡金属氧化物涂层阳极等锌电沉积阳极的研究进展,对锌电沉积阳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段宁  龚毅 《国际城市规划》2015,30(1):101-108
经历了上一轮快速化、跨越式发展之后,城市空间骨架已经基本定型,城市发展模式由大规模、集中化、高能耗、快速化的模式转向小规模、有机分散化、低碳型的微循环模式。本文以长沙为例,分析了现状存在的问题,从空间、功能、交通、人居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反思了当前规划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研究,从土地利用、空间形态、交通系统、设施配套、资源利用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城市局域循环的空间模式与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75.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了我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完善的历程,论述了火电厂排放标准在大气污染控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就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对控制排放总量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以氨水为催化剂的碱体系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溶胶。通过SEM-EDS、XRD、热重分析、激光粒度分析、Zeta电位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氨水的加入量对二氧化硅溶胶粒径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在11~12、氨水与TEOS的摩尔比R(n(NH3·H2O)∶n(TEOS))在1~10时,随着R值的增大,二氧化硅溶胶平均粒径y与R值x呈指数相关趋势,其拟合函数为y=2.22x1.79,相关性为0.96,粒径从10.17 nm (R=1)增加到142.48 nm (R=10),且胶粒的粒径分布半高宽从9.89 nm (R=1)增加到171.61 nm (R=10)。二氧化硅溶胶的稳定性则与氨水的加入量呈下抛物线趋势,其凝胶时间从684 h (R=1)下降到28 h (R=5),再上升到780 h (R=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