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9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由于建筑材料的遮挡和吸收,室内的无线信号严重受损,致使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室内场景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基于基站的室内定位技术成为关键,其定位性能与基站标定精度关系密切.基于基站通常布置在建筑体墙面上的事实,提出了一种融合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站自标定技术,用于提升自标定性能,同时,使用克拉美罗下界进行理论性能分析.所提技术在半定规划算法中融入了建筑信息模型空间约束.克拉美罗下界分析和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融入建筑信息模型中的空间约束有效地提升了基站自标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22.
因瓦效应及因瓦合金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婕王晓军  夏天东 《功能材料》2007,38(A08):3198-3201
因瓦效应的研究从其发现至今一直方兴未艾,但对其反常的热膨胀机理仍未完全清楚。回顾了百余年来因瓦效应的研究进程,并对其反常的热膨胀机理研究理论及新型因瓦合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3.
本文针对某厂生产的纯镍N6线材及成品铆钉表面出现的裂纹,对其进行分析.通过使用S-520型扫描电镜观察裂纹中出现的夹杂物,从其形貌及能谱的分析确定其中包含Al、Si、Ca等成分;然后使用EPMA1600型电子探针进行进一步验测,发现试样中的夹杂物含有大量的O、C、S等元素,充分说明试样中的夹杂物是以复合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为了更准确的判断夹杂物的类型,将试样放在金相显微镜下,通过不同的视场发现其中的夹杂物包含有硅酸盐类.为了避免在制样时对成品本身夹杂物的影响,用电解分离法将试样进行电解,把电解所得的非金属夹杂物进行分离,然后进行能谱分析,发现结果与以上检测结果一致.综合以上各种检测手段,结果表明:纯镍N6线材内部和表面存在的大量非金属夹杂物是形成裂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以三亚鲍鱼为原料,采用微波消解技术与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相结合测定样品微量元素方法,测定鲍鱼中Cu、Zn、Pb、Cd、Mn、Cr、Ni、Co、Mo、Ba、V 11种元素含量。以微波消解法对鲍鱼样品进行处理,样品处理彻底,损失量少,耗酸少,消解过程无需专人看管,消解时间缩短,提高试验效率;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ICP-AES法测定操作更为方便快捷,线性范围较宽,检出限更低,精密度更高,加标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改良的经肝动脉插管(Lindell法)给药技术在该模型上运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20只SD大鼠采用完整组织块肝内植入法建立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显微镜下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细针穿刺灌注染料,其中组A采用改良的Lindell给药技术,组B采用常规Lindell法,观察大鼠各肝叶染色程度,比较两组模型肿瘤重量及体积.结果模型复制和给药成功率为100%,两组瘤重和瘤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灌注前暂时阻断肝固有动脉右侧分支的改良Lindell技术使大鼠尾状叶、右叶及中叶染色程度明显减少(P<005)。结论用完整组织块肝内植人法建立的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稳定;改良的Lindell给药技术能模拟临床肝癌介入超选择插管技术,适合干肝癌血管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6.
以杨家坪供电10kV中压配网为基准,对影响用户供电可靠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要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必须加大网络改造力度,并提出了网络改造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7.
进给速率对AlSi/hBN封严涂层可磨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工况的试验方法,利用高温超高速可磨耗试验机,研究了进给速率变化对AlSi/hBN封严涂层—TC4模拟叶片的磨耗行为及刮削性的影响,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涂层和叶片的宏微观形貌;利用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分析涂层的相成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50℃,线速度为300m/s,进给深度500μm情况下,进给速率的改变对AlSi/hBN封严涂层—TC4模拟叶片的宏微观形貌和磨耗机制影响显著,低进给速率时,磨损严重,主要表现为切槽、叶片粘附转移和过热等机制;在中高进给速率时,可磨耗性较好,主要表现为切削和涂层材料向叶片的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28.
针对发动机汽缸内壁制备耐磨涂层替代汽缸套的发展趋势,研制了一种新型铁基复合粉末,并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复合耐磨涂层,测试了该涂层的结合强度、显微硬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并与不锈钢涂层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涂层平均显微硬度由337.3Hv0.1提高到464.15Hv0.1,平均结合强度由33.85MPa提高到43.63MPa,涂层的摩擦系数由0.04~0.05降低到0.01~0.02,该复合涂层耐磨减摩性能明显优于不锈钢涂层。  相似文献   
29.
以结晶度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火焰喷涂超高分子聚乙烯(UHME-PE)的较优工艺参数,采用氮气侧吹冷却技术使涂层的结晶度降低了13.93%,涂层结合强度提高了16.42%;对UHME-PE涂层耐磨粒冲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选用微米级YSZ粉末和纳米级YSZ粉末喂料,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两种YSZ涂层,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涂层的微观组织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米级YSZ粉末制备涂层内部柱状晶的尺寸较短,长度在1~3μm之间;纳米级YSZ粉末制备涂层内部柱状晶的尺寸较长,长度在8~12μm之间;这种组织结构特征的差异是导致YSZ涂层结合强度和热震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